如此,李唐便将全城百姓的积极性都调集了起来,在李唐的吩咐之下,在众人和全城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仅仅几天之后,城内的这些粪堆的表面就出现了许多白色的天然硝。
二月初五一大早,李唐在各处粪堆都安排了衙役巡视,这天早上便陆续收到消息,于是李唐便赶来查看,火药工坊主事高师曲也跟着一同过来。
此时天气已经转暖,还没走到粪堆跟前,一股浓烈的味道就扑面而来,但是李唐顾不上气味难闻,凑近了查看一番,然后笑着说道:“哈哈,果然是硝!”
高师曲更是兴奋的说道:“太爷真是天纵之才,这个办法真是便捷,完全就是人力促就的硝石矿啊!属下估计了一下,如此办理,一个月全县就得到万斤上下的纯硝结晶,比从茅厕马厩等地挖来的硝泥轻松多了。”
李唐也是点了点头,这个办法获取硝石结晶的产量也超过了自己的预期,的确要比到处搜集好得多。
按照配备火药的比例计算,一万斤左右的纯硝,一个月可以制成大约一万三千到四千斤的黑火药。
这个数量其实李唐的心中并不是很满意,不过暂时也算可以满足需求了。将来火药产量不足的时候,李唐可以将收集硝土的办法推广到城外各乡去,到时候产量一定会暴涨,甚至翻几倍也是等闲。
其实眼下这个收集硝土的办法也是李唐借鉴的,李唐在穿越之前曾看过一篇相关史料,记得上面记载有山东临淄高青县志:说是在一九四四年的时候,高青县内高苑某地,有一千多人用这种土法熬硝,据说一年产火硝达到一百五十吨,这些火硝足以配置两百吨黑火药!
平均下来,一个月就是十六多吨,换算下来那可是三万三千多斤黑火药啊!
这个数字可是非常恐怖的,远比此时李唐的月产量高,不过这也不是不可超越的,只是此时李唐没必要将整个昌化县的人口都拉进来收集硝土,只需要动用县城内的百姓就能满足眼下的需求了。
李唐想到这里也不禁笑了起来,随即李唐回到县衙,找来县丞左益朗下了一道命令:以后昌化县的百姓都不得随地大小便,一定要到自家茅房,或者是最近的收集硝土点去上,不能贪图一时的方便随地大小便。
如此不但可以保持县城内的卫生整洁,还可以保证硝土的产量,这关系火药工坊的产量,马虎不得。
左益朗自然也听说了土法制硝的事情,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当即起草公告,并且主动与团练张义秦商议,调集部分乡勇,每天在城内巡视,一旦发现随地大小便的百姓,就当众责打示下,以示警告。
自此之后,城内百姓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道“风景”,一些衙役或者是乡勇,从各处挑来尿粪,前去城内各处收集点灌溉土堆。
而在最开始的几天,城内各地还能看到一些习惯了随地大小便的百姓被乡勇抓住,然后当着街上行人的面进行责打,惹得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全城百姓的努力下,这些收集硝土的地方,差不多一天就能搜集到一百多斤的硝土。
这些硝土全部在傍晚时分运出城,在东门村外统一装车,然后运往火药工坊。每天都是如此,东门村外俨然已经成了硝土的“中转站”,每天运输的马车络绎不绝,村人也是见怪不怪了。
而此时在火药工坊内,主事高师曲已经回到工坊里面,如今硫磺矿场虽然尚未完全建好,但是已经在简易的环境下开始生产,向火药工坊源源不断的运送硫磺。
于是高师曲开始对工坊内的六十名伙计进行了分工:从硝土提取纯硝占用十五人,制作碳粉占用十二人,制作硫磺占用十五人,混合制作火药占用八人,剩下搬运原料、储存火药等杂物占用十人。
按照李唐的要求,高师曲已经将火药工坊的制造流程梳理完毕,随即开始全力生产火药。
短短几天之内,火药工坊就生产出数百斤黑火药,并且按照李唐制定的“安全生产规定”,所有的火药都要在干燥的库房存放,并且在周围挖掘了隔火沟,并且在工坊内严格禁止一切火源。火药工坊的厨房都被迁移到外面不远处,单独修建了一处小院子。就连火药工坊内使用的灯,全都是从灯具工坊调集过来的马灯,任何蜡烛、火把都不准在火药工坊内使用。
同时,在火药库房周围,还要用布袋子装满沙土,然后堆砌成矮墙,绕着火药库房一圈。一旦火药库房爆炸,这圈矮墙可以充当缓冲,救下不少人的性命。
二月初八,李唐赶到火药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