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利用殇帝的信任,在全国各地建立了音教坊,名曰其名是为了给殇帝培养更多年轻貌美,多才多艺的女子,实则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私欲。
利用这个音教坊,大肆的围圈土地,强买强卖土地,强征良家女子入坊受训,弄的是天怒人怨,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各地的官府就算是想管也管不了,如果有敢于和他们作对的人,用不了几日不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免除官职,就是离奇的暴毙。久而久之,敢于挑战他们的能吏,消失殆尽。剩下的无一不是投机取巧的污吏,和音教坊串通一气,欺压百姓……
造成如此结局的完全是殇帝一人,在庙堂之上,随着一批能臣老得老,死的死,现在位居高位的几乎都是靠着进献美女获得殇帝信任的佞臣。他们靠着殇帝的信任大肆排除异己,搞得庙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庙堂如此,地方上就不用多提了。
这些宦官和佞臣虽然权力很大,但他们对掌握国家命脉的军人团体还是很畏惧的,从来不敢和他们发生矛盾,甚至于还时不时的送大量的好处给他们。
本来军人团体就经过殇帝的一番削弱,斩了他们不少的经济来源,能得到这些人的孝敬,他们心里也是极为高兴的,便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心里很自信,不管这些人怎么搞,有他们在,有军权在,这大夏王朝就倒不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殇帝和他的大夏王朝已然是失了民心!就算有再厉害的军队也无济于事,因为士兵们几乎都是来自普通百姓家中!
殇帝在位第三十个年头,此时的大夏王朝早已经败光了十年中兴的底蕴,甚至于已经快败光了整个大夏王朝的根基!
内有各地不堪忍受的百姓开始揭竿而起,四处烽烟;外有原本臣服于大夏的外族们见大夏式微也开始了蠢蠢欲动;而殇帝对于此,却还一无所知。
殇帝三十三年,有人来报,北方小国高罗公主美貌异常,仿佛天仙下凡。得此消息,殇帝兴奋异常,立即派人前往高罗索要公主,然而高罗国主却不允。
越老脾气越暴躁的殇帝又怎么能忍受区区一个小国对他的不尊,既然软的不行,那他就来硬的了,大手一挥,二十余万大夏精锐便悍然入侵了!
原本以为不到一月二十万精锐便能踏平这个小国,但事实上,二十万军队用了一年的时间都还没有攻进高罗的国都!反而是深深的陷入了里面,进退不如。
恰恰这时西境乌目人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是兵强马壮,便磨刀霍霍的大举进攻。
殇帝暴怒,当年的手下败将也胆敢向天朝上国动手,立即又是命国之太子领国都里剩下的最后十万的禁军出征!
边关烽烟四起,殇帝把国内有战斗力的军队都派遣了出去,这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国都兵力空虚,国内四地的起义军没有了顾忌,开始大规模的占领州县,短短数月之间,大夏除了国都所在的关中之地还掌握在手中之外,其余的国土已经是完全失去了控制。
殇帝第一次开始觉得害怕了,急令边关的精锐军队回师,但为时以晚。
西境的太子军被乌目人牢牢的拖住了脚步,根本无法回师,而北方的边军则是早早不满殇帝的所作所为,在一个姓武的平民将军带领下杀死了统军的军人世家将帅,还成功的收编了进攻高罗国的军队,并和高罗达成了停战协议,开始逐步的蚕食北地……
国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看到大势已去的佞臣联系了起义军,以他们保证他们荣华富贵的条件把起义军放入了关中之地。
殇帝绝望了,在都城城破之际,点燃了宫殿,自刎于大夏宗庙。
入城的起义军早已是恨透了大夏皇室,不仅捣毁了大夏宗祠,还大肆屠杀,大夏宗室成员,余者无几。
在殇帝灭亡之后,起义军内部开始了互相之间的征伐,谁都想取代大夏,成为这片大地上唯一的主人!
最后经过八年的混战,完好的继承了大夏北地边军的那个平民将领击败了一个个对手,成功登上了至尊之位,统一了中原大地,建立了继大夏后,第二个王朝——周!
而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成功击退乌目人的大夏亡国太子在西境登基,趁着中原大乱一边修养生息,一边厉兵秣马,准备起兵夺回属于大夏的国土。
他们是有这个资本的,此时的西境,还有忠于大夏的近三十万兵马,恢复故土未尝不可!
于是乎,觉得有机会的大夏新帝起兵二十万东进,和大周的军队于后世称为死亡之谷的地方大战,互有胜负,谁都奈何不了谁。
僵持三月之后,西境的乌目人又是兴兵袭击边关,而北方的高斯人也趁着大周北地军力空虚,也是兴兵作乱。
彼时的大夏和大周虽然是代表着不同的国家,有血海深仇,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双方的君主达成了默契,纷纷退兵,转头去进攻犯境的外族人!
各自击退了外族人之后,大夏和大周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没有再轻易发起大战,各自在国内修养生息,舔舐伤口。
这种格局持续了近五十年的时间,双方虽然小战不断,但因为有外族的虎视眈眈都不敢发起大规模的战斗。
但在大周第三位皇帝的努力之下,又恰逢大夏困守的西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干旱,粮食欠收,外族人也蠢蠢欲动,大夏的皇帝被迫接受了大周皇帝的粮食等援助,放弃了皇位,接受了大周皇帝的册封成为了夏国的第一位国主……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双方和平了!
这个和平一直持续到现在,已是经过了三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