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赵秋霖在马背上,已是可以看到西湖远景风光了。
只见那里垂柳尽绕着湛蓝的湖面,纤细的柳腰给她平添了几分妩媚之情,还有轻拂的微风,正漾起粼粼波光......
单是看到这般景象,就足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了。
赵秋霖三人到了西湖外围以后,先是把马寄放在与杨云飞相熟的尉官那里。
这尉官是由朝廷派以专门管理西湖日常事务的,手下有百余人常驻于此。
他们平时干些盖造寨屋、船只,或者疏浚湖泊,以防止它湮塞的工作。同时还要禁止人们在西湖乱丢垃圾,或者私自建造房屋。
如果辖区出现治安事件的话,他们也是会第一时间出手弹压,有必要的话,还可以逮捕闹事者。
所以说,他们做的工作有点像是后世的城管,但是权利却比城管要大一些。
从尉官治所出来以后,他们一致同意,此行先从苏公堤游起。
这道绵延数里的长堤,就是当初苏东坡主政杭州时,上奏朝廷请求修湖,后来在开浚湖水的时候,用湖面上所积的葑草,堆筑成的长堤。
当然,随着六十多年历史的演化,这道堤早已不像当初刚筑成时那般简陋。
现在堤路两旁杂植着花柳,又建置有六桥、九亭以供熙来攘往的游人驻足憩息。
而之所以称它为“苏公堤”,也是当时人们为了表彰苏东坡对西湖的贡献,所以就以他的姓氏来命名此堤。
赵秋霖他们三人沿着苏堤以北往南走,看到一路上的游客不少,男女老少都有。
有些是携家出游的,有些也和他们一样,三五个友人同游。
还有个别胆子大点的青年男女,则是以情侣的身份在此游玩。
从这也可以看出,南宋初期社会风气还是相对开放的,并不像很多后人印象中的那么严谨、死板。
赵秋霖心想,王小福现在和他的青梅竹马春燕,应该也和眼前的情侣一样,正在哪里闲逛呢......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隔壁富阳县的知县,最近判了一件有趣的案子。”曹子仁一开口,就说了件和眼前景色毫无关联的事情。
“噢!是怎样有趣的案子?”杨云飞扭过头问。
曹子仁回答道:“此案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个家住富阳县城东的冯氏老妇,其有一女,在两年前嫁给了城西的一个姓鲁的木匠。
这木匠不但手艺精湛,在富阳县内小有名气。而且为人也还老实可靠,所以冯氏老妇对自己的这个女婿也还颇为满意。
没曾想到,去年冬天的时候,鲁木匠在给一户人家安装房屋木器时,不慎弄伤了手臂。休养了大半年也还没恢复过来。
鲁木匠本就不是什么富裕的人家,如今家里又突然少了个能干活的人,加之妻子有孕在身,所以要花钱的地方不少。
冯氏老妇是个善解人意的人,知道女婿家中不宽裕,而且当初在娶自己女儿的时候,也没少给彩礼钱。
所以,她倒是经常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在瞒着丈夫的情况下,时不时的用自己的私房钱,给女婿家一些补助。
在本月初的某天傍晚,这冯氏背着个装有银钱的包袱,又准备要上她女婿家去了。
就在她走到半路的时候,忽然!在她身后闪出一道黑影,将她背着的包袱拽走后疾逃。
老妇回过神后,开始大喊。
碰巧,在这时有个路人正好路过此地,听到老妇的喊声后,急忙追了上去,最后抓住了那盗贼。
然而,事情还没就此结束。
在这个盗贼被好心的路人抓住以后,他不但不承认自己的抢劫行为,反倒是诬陷路人才是那抢老妇的盗贼,而自己是抓盗贼的人。
老妇又因天黑的缘故,分辨不出到底哪个是盗贼,哪个是路人。
最后,路人和盗贼都被带到了县衙。
知县在问清案情以后,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当即命令二人疾跑,其中一人跑得慢,县令遂认定其就是盗贼。
“你们猜,知县为何认定跑得慢的就是盗贼?”
“嗯!我不知道”杨云飞摇了摇头。
“我也没想出来。”赵秋霖在旁接到。
曹子仁接着说:“当时在县衙,也有旁人问其原因,知县答道:路人从后追上盗贼,故,慢者为盗也。”
“妙!妙!”杨云飞敲着手里的折扇赞叹道。
赵秋霖也忍不住在心中暗叹:“这古人断案的智慧,的确是有其高明之处啊!”
在听曹子仁讲富阳趣案后,天上的太阳已经渐渐往中间移动,气温变得越来越高。
于是,赵秋霖提议,不如先找座亭阁歇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