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定是扶阙殿下和湘合殿下来了,已算好了时辰此时应是要到了。”惊雨尚未露面但迎客之语已至,同时结界打开。
三人进去院内,惊雨从屋内出来。
“这位神君在玄清神域天城校场见过,大比第九的岐夜神君,惊雨见礼了。”惊雨看到来客有三,见到岐夜时行礼问候道。
“大比时也有幸见过惊雨圣子,此前扶阙殿下拿过圣子所绘的画像去过潇碧阁看过,圣子好笔法!”岐夜同时也见礼道。
近处见到惊雨时岐夜便想,当真是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与扶阙殿下坐论心法论理。只见此人额间为春日桃花神印,面若见惊鸿又似临春风,浅墨青眉如远山,皓目如静湖,七分英姿刚劲利落又带三分静女清修之相,气宇不凡却温驯近人,举手投足慢缓端重,一袭温雅公子风韵,霎时眉眼气韵雌雄难辨。
“谬赞了”惊雨道,“诸位可先进屋内品茶半盏,守山长老一会便至。”
众人一道进屋后,岐夜一眼便注意到了扶阙的画像就挂于窗边,是个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能随意看到的地方。在旁边还有一幅湘合的画,几副玄清神域海地随处可见的山水画。
除此之外,还有一副颇旧的女子画,女子面貌有几分像絮缘仙姬,还有一幅前代守鹤圣子的画,那女子和前代守鹤圣子的画挂于另一侧。
众人落坐入席,惊雨倒茶入盏。
“听扶阙殿下说过岐夜神君的法器为一箫,今日有缘,你可与守山长老交流一二。守山长老终日逍遥巡山故有逍遥神一称,也于这萧道颇有心得。”惊雨推茶盏给岐夜时道。
“那当真是要请教一番”岐夜道。
众人品茶过半时,在窗边与门口相互感应的摇铃响了起来。
“看来守山长老已至”惊雨道,说着开了结界让人进来。
四人起身去迎,看到院门来人是一位花白长胡子发丝尽染霜的老者,慈眉善目笑意颇深,一身灰衫衣着很是随意,腰间别一酒壶,一侧插一竹萧,仙风道骨之姿很是恣意自由。
“老夫来应圣子之邀,见过圣子!”守山长老对惊雨行礼喜道。
“长老客气”惊雨亦行礼道,“前几日托丹鹤携信羽而去,还以为寻不到长老,早晨山犬来摇铃才知守山长老今日可得空。”
众人见礼寒暄过后,便行起了雅兴之事。
守山长老临主屋门前而立,湘合临侧屋门前而坐,惊雨于清婪树下独座,扶阙与岐夜同座。
时将傍晚,暮云渐收,清风萧声,调与琴和,丹鹤已归栖于树干,众人一鹤都于这音律之中逍遥怡情。
三曲已闭,岐夜与守山长老共坐论萧道,湘合独坐书写《内清心法》的习修之道,扶阙与惊雨对坐于清婪树下相谈。
……
守山长老继续说道,“萧之道,除了这音律亦讲心法,静心行奏情入萧声,各人各式各有不同……”
此时岐夜已经没有在注意听讲,而是看向了扶阙那边,相隔颇远并未听见他与惊雨二人的具体谈论,只道是和琴有关。
“这选琴法门可有何讲就?”扶阙道。
“请问扶阙殿下是选这初学之用还是深学之用?”惊雨问道。
“已有基础,已待深学。”
“正所谓,工欲善必先利其器,琴之音色必位其首……”
……
二人在那处相聊甚欢。
“神君可是意在他处?”守山长老意味深长笑道。
“嗯……啊?”岐夜突然回神致歉道,“忽而走神失礼了,失礼了,还望长老见谅!”
“心法之修,清,静,专,思,悟,行。”守山长老道,“神君想必是在行修之时亦是思在他处,故而难以参悟才所惑颇多。”
“长老见笑了……”岐夜行礼道,他的心思已被一览无余。
“老夫赠神君一言如何?”守山长老道。
“还请赐教”岐夜道。
“君子行思所至善人善己,不扰机缘不折己心,自尽其力不求其事。”守山长老道。
“岐夜受教!”岐夜行礼道。
此时在远处的扶阙道,“感谢惊雨赐教,这番回去,倒是可以为家中小妹寻一把好琴了。”
听到扶阙是为了扶雪寻琴,惊雨正在抹弦的手指顿了一下。
惊雨停指笑道,“原来是为了扶雪公主寻琴……”
扶阙道,“正是家中小妹”
惊雨道,“你我相识,甚感投缘,这把我所用之琴便赠予扶雪公主也免你去寻如何?”
“这怎么可行,既是惊雨所用必是不凡,君子不夺人所爱。”扶阙道。
“扶阙殿下这话未免太过见外,这琴道你为外门我算半个行家,即是赠你来日我亦可再寻一把,此事于我并不麻烦但是于你却颇为犯难,如此之友,此事何乐而不为?”惊雨劝说道。
扶阙听到来日他再寻琴并非难事,想着一直为小妹寻把好琴,但是门路的确不熟于是便承情道,“那便多谢惊雨了。”
“好说,好说,不过可否容惊雨交代一二。”惊羽道,“这琴弦之材是为竹海仙岛独有,若来日更换可捎琴来。既是扶阙殿下为扶雪公主所寻,那便不与人道为我所赠,赠与何人,只给扶雪公主道竹海仙岛所得即可。此琴名为清思,已用长久,我先拿去修养一番。丹鹤之故,我出不了这鹤归居,待你下次出岛时我托人带给你去。”
“惊雨之情,扶阙谢过。”
此时天色已暗,守山长老的巡山犬已来叫唤,除了湘合之外,其余人皆已离去。
惊雨、湘合矗立窗边观夜色竹海,湘合道,“当真是要把清思赠予扶雪公主了。”
“你如此了解我,此刻是想我反悔吗?”惊雨浅笑道。
“若是别的琴还好,可偏偏是清思,我替你可惜,希望这琴不用再次归还于此处。”湘合道,“一直想问你,你丹青如此了得,这画当真是在画扶阙殿下吗?”
“你不是一开始就有答案吗?”惊雨道。
“君子行思所至善人善己,不扰机缘不折己心,自尽其力不求其事。”
“那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