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华二十二年 七月
天少雨,西州大旱。百姓苦不堪言,争相逃离出城。一时间,无数灾民涌入上都城。
————
太极殿内,宣帝正看着手中的奏折。
片刻,他开口道:“这是西州刺史呈上来的,西州大旱,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纷纷逃了出去成了灾民。众位卿家有何看法?”
堂下众人一言不发,片刻后,越太师开口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应即刻派人前往西州赈灾。”
“朕也知道要赈灾,可这百姓纷纷出城,民心不安,这又该如何处理?”
右相道:“微臣以为,此事既然事关重大,应该派遣皇亲前往才能安民心。”
宣帝看了看堂下的众人,余光瞥向站在下面的两个皇子,随后问道:“众位卿家也觉得应该如此吗?”
于是十几位大臣一同齐声说道:“右相言之有理,臣附议。”
宣帝转过身回到龙椅上接着说道:“那众位卿家以为,朕应该派何人前去赈灾才合适啊?”
下面的众人没有开口,二皇子率先站了出来。宣帝一脸严肃的看着他。
二皇子沐怀夕抬头看了一眼宣帝接着说道:“陛下,儿臣愿前往赈灾,为陛下分忧。”
宣帝看了看他,并没有理会他的话。在他心里,他这个儿子虽然雄心壮志,抱负很大,可是脑子实在不好使,甚至有点蠢。
想要什么,想争什么,从来都是放在表面上的,让人一眼就看透了。
堂下的众人见宣帝没有理会,皆是不敢出声。过了片刻,左相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事应派三皇子去。”
二皇子看了一眼左相,眼神中似乎带着些憎恶。
左相一直是支持三皇子的,所以在众人看来他推荐三皇子去赈灾并无什么不妥。
三皇子沐怀仁见左相如此说,当即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若需要儿臣,为民计,儿臣义不容辞。”
二皇子见此便说道:“陛下,儿臣认为自己比三弟更适合去,儿臣一心为百姓,儿臣作为皇子,当义不容辞。”
三皇子反驳着:“陛下,儿臣认为二哥此言有理,儿臣也应当尽一份心,还请陛下成全。”
见宣帝沉默不语,左相再次开口道:“陛下,西州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之中,还请陛下早做决断,救百姓于水火。”
宣帝低头思索了片刻,他深知两个儿子虽然表面上和平,但是暗地里明争暗斗个不休。可是无论派谁去,都暗示了朝臣们,太子的人选更偏向于那一人。
如果其中一人有了政绩,那接下来朝臣要议论的就是立太子了,所以他决不能派这个人中的任何一个皇子前往赈灾。
左相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众人,身后的众人看了看左相的眼神,纷纷跪道:“还请陛下为万民计,早做决断,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宣帝见堂下众人如此,心中便觉得些许烦躁,更加沉默不语。
“还请陛下为万民计,早做决断,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堂下众人的声音此起彼伏
正说着,堂下一个大臣出来,拿出一本奏折。
此人正是大学士徐士华,他见众人闹的差不多了,便当即出来奏报。
徐士华走上前,奉上奏折说道:“陛下,臣有事禀奏。”
“奏来”
“臣参西州刺史王振,草菅人命,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今西州大旱,此人则作法更甚,伙同当地豪绅抬高粮价,置万民于水火之中。臣请陛下明察秋毫,速速惩治王振,救百姓于水火。”
宣帝见他如此说,于是给了陈内侍一个眼神,陈内侍下去将徐士华手中的奏折取下,又回身递给了宣帝。
宣帝打开奏折看了看,边看边皱眉头,待看完最后一句话,他将手中的奏折一把扔下,怒道:“混账东西,真是罪该万死!”
宣帝又看向徐士华问道:“爱卿此言可属实?”
“回陛下,臣之言,句句属实,皆有证可查。陛下大可派人前往西州查看。”
右相见此,当即出来说道:“陛下,既然此事发生,那便可以让二皇子和三皇子同往。一人赈灾一人查案。”
二皇子和三皇子见右相如此说,两人同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儿臣愿往。”
“好了!此事朕自有决断,诸位不必再争了。”
宣帝心中明白,如今朝廷一边倒向二皇子,一边倒向三皇子,若是派他们去,难免又要有一场争端。
宣帝又看向徐士华问道:“徐爱卿既然有此奏报,想必心中已有了合适的人选了。”
徐士华道:“回禀陛下,臣确实有一人可前往查案。但是赈灾,臣不敢擅断,还要请陛下自作决断。”
宣帝听后问道:“何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