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文有一段时间有父亲崇拜情结,感觉父亲做人好、勤劳干活、力气大、做村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村里人敬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了。
可有一段时间又有叛逆心理,觉得自己的父亲不如别人,自己家就没有三叔家有钱。
长大后的赵山文对自己小时候的这些想法只感觉幼稚,其实自己的父亲没有那么伟大也没有不如别人,他就是自己的父亲,一个普通也不普通的父亲。
小时候和赵山文形影相伴的另外两个人是哥哥赵山宏和姐姐赵山敏,他们既是家人也是玩伴。
当时的家境不算富裕,也可能是多子女家庭无法避免的,小山文和哥哥姐姐也是存在竞争的,不仅要争夺吃的穿的,还要争夺父母的爱。
有时父母买了一袋水果放家里,哥哥看见弟弟吃了一个时他也要吃一个,弟弟看见哥哥拿了一个他也要拿一个,好像要吃得一样多才算平衡了。
有一次父母带着姐姐去赶集买了一套衣服,回到家正在试穿着,小山文在旁边看着突然哇的一声哭了,“你们光给姐姐买衣服,不给我买”,父母安慰后才好了。
赵山文的爷爷奶奶都是生于战乱年代、饱经苦难的人,对身边受苦受难的人总是充满了怜悯和同情。老两口在自己生活也不富裕的情况下,经常接济村里更贫困的老人。
村里的老人白天没事的时候总喜欢集聚在赵长浩家的场院里聊天晒太阳,赵长浩总是拿出家里的点心跟老人们一起分享。
奶奶总是跟孙儿们讲:“做人要善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走到哪儿都吃得通”。看电视时,当电视里出现杀人场面时,奶奶一下尖叫起来,大声喊:“他要干什么,他要干什么……”,身边人一再跟她解释这只是演电视而已,她才慢慢好了。
有因便有果,赵山文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自然种下了善根,这善根之所以牢固,是前面两代人善积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