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安装机床一点难度都没有,甚至可以用轻松来形容。半个小时后,老马就兴冲冲地跑出去摇人了。娄东诚和老杨一行人也是跑着过来的,大家本以为不知道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见到成果呢。结果突然之间,你们就说已经完事了?
这么草率吗?不是应该遇到几个难题,愁上几天几夜,绞尽脑汁想办法才解决的吗?
这个成功真是让人太意外了,以至于机床轰隆隆的转起来,甚至第一个成品生产完了,众人还没有晃过神来。
李科长仔细拿着卡尺测量了一番,兴奋地喊道:“合格,最大误差不超过10丝,完全符合说明书的指标。这个精度比其它最好的机床都提高了十倍还多。”
何雨柱提醒他:“那些新部件的生产任务可以用这台机床完成,这样精度更有保证了。”
“对呀,特别是丝杠,只能用这台机床才行,我让那个钳工师傅先来熟悉一下机床,把握就更大了。”
两人的交谈被一阵欢呼声打断,这时候老杨他们才醒过神来,高兴地不知怎么才好。他们一边笑着,一边围拢过来,不停地拍着两人的肩膀,恨不得把两人扔到天上去。
…………
何雨柱看看大家逐渐冷静下来,这才问道:“杨叔,丝杠的材料找到了吗?”老杨沉默着摇摇头。
何雨柱出主意说:“实在不行,可以从旧、坏机床上找找,拿来类似的部件过来改改也能用,就是精度和寿命受点影响。”
老杨点点头:“这个办法我会上报的,现在咱们国家自己没有,就要被人家卡脖子啊。”
何雨柱说:“我们会有的,一定会。”
娄东诚挤过来,说:“这个机床就是好用啊,要是柱子早点来厂里就好了。”
何雨柱哭笑不得:“娄叔,早些时候我还是小孩子呢,来了也没用啊。”众人都笑了起来。
娄东诚又有点苦恼:“三车间本来是不承担大批量生产任务的,现在把最好的机床安装到这里,实在太浪费了。”
何雨柱提了个建议:“娄叔、杨叔,后续不是准备再生产两台吗,我建议都放在三车间,后面把一些高精尖、高难度的产品放在这里生产。”
“要是厂里还有德系的机床,也可以归拢到过来,既有利于提高工人的能力,还可以提高生产和维修效率。”
老杨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各国设计制造机床的思路和理论差别很大,所以对工人操作的要求就不同。一个习惯了操作德国机床的工人,在使用苏联和霉国的机床时水平至少要下降一个层次。”
“另外,各国现在使用的度量标准并不一样,也会导致工人发挥失常、效率降低。”
“既然这样,后面安排生产、分配机床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这个问题。”
娄东诚接口道:“老杨说得对,不能因为这些方面的疏忽导致产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降低。”
“老李,你们这几天辛苦一下,先把厂里德国机床统计好,做一个搬迁计划,跟三车间的其它制式机床做个调换。再调整一批水平高的工人过来,专门生产高要求的产品。”
“对了,柱子你也别闲着,也多研究一下其它机床,看看能不能再创造个奇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