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把大捆的麦子变成了一小捆一小捆的,然后在一小捆一小捆的码好,麦子的穗头朝着太阳的方向直晒一个晌午,基本上小麦粒一碰就能掉下来了。
上午女人们就是忙活着梳理小麦,抢麦秆子。
村子里有个规矩,那就是,晒谷场上谁家梳理的麦子,把麦子摔干净了,麦秆子就归谁家。
这个时候就看谁手快了,手快的人家抢到的麦子越多,收获的麦秆子就越多,等到冬天天冷了,大家围着火炉子一边唠嗑一边编草帽条。
草帽条直径一尺多的圈子二十圈为一把,一把质量好的草帽条能卖到三毛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妈妈本来不用那么累的,但是因为家里孩子多,爸爸的工资一个月才二十几,如果能够增加一点收入,我们的日子就能宽裕一点。
因此,打谷场上,妈妈拖着笨重的身子一趟一趟的来回奔跑,蹲下起来的忙活。
白天把麦秆子晒好,晚上再一捆一捆的扛回家。
本来妈妈如果注意一点不那么累的话,是可以等到爸爸星期天回家的,但是好强的妈妈怕麦秆子放在院子里被雨淋湿了,就连夜往楼上送。
即便是这样折腾,妈妈肚子里的孩子仍是坚持到了端午节。
端午节的晚上,就在妈妈把最后一捆麦秆子送上楼,准备下楼梯的时候却不小心闪了一下。
“哎呦,好疼啊”。妈妈强忍着疼痛把熟睡中的大哥喊起来。
“大宝,快,快起来去喊姥姥,妈妈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