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的炸鸡外焦里嫩,不仅中国人爱吃,洋人也爱吃。
经过了几十年的经营,分店已经遍布了美国各地。
那里的外国人都亲切地称之为“啃大鸡——老北京美国家乡鸡”。
再有就是,胡妈公布了培训期的淘汰制,一百二十人里只有最好的前一百人能留下,剩下的则只能被无情地淘汰。
这个说完之后在场的人都开始人人自危,生怕自己会被淘汰掉,因为现在全北京也找不到每个月能挣这么高工资的工作了。
另外,胡妈还讲了一下工作后的奖惩机制,每个员工都有编号,每次服务都由顾客在简单问卷上打1-5分。
每个月按照分数,表现好的店员将被升职为下个月的店长,可以享受双倍工资,而表现不好的店员则会被减少排班,这也就意味着收入会降低。
对于其他岗位也有相应的要求,比如送餐的按照送出的单数和满意度反馈来评价,厨房按照顾客反馈来评价,而食品加工则按照整体合格品来评价。
这四个组每天排课比较松散,上午两个班,下午两个班。
上午是服务类,也就是服务员和外卖员,下午是厨师组和食品加工组。
胡妈只负责讲书面内容和监督。
服务班分成两组,一组扮成顾客,一组作为服务员。
每一小时轮换一次。
互相提意见,倒不是越殷勤越好,要做到的标准化的微笑服务,说的每句话培训教材上都有标准。
外卖员就更好办了,学会了基础礼仪之后,就一人发辆电动车,撒出去熟悉市区道路了。
下午的厨师和食品加工培训比较麻烦。
主要的问题是,鸡有大有小,分割出来也是大小不一,最后做出来更是有咸有淡。
这也是为什么国产快餐一直达不到洋快餐标准的问题。
主要是中餐和西餐的做法和评判标准差异太大,一直很难做出类似工业化的标准。
比如说后世,宣武和东城的同样两家老字号分店,做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一个味儿。
但东城和宣武的麦当劳汉堡,不论大小还是配料或是口味几乎毫无差别。
胡涵的标准配料表就是为了统一这些差别。
不用你即兴发挥,也不用你做得比别人好吃。
配料表里有什么你就加什么,加多少都用天秤来称,用量杯来量。
一个鸡腿炸多久要定闹钟,每份快餐的重量误差不能超过十克,诸如此类。
开始的时候,下午课是幸福的,胡妈和胡涵两个人负责试吃。
第一天下午胡涵就狂炫了七八个鸡腿,胡妈还要翻倍。
娘儿俩吃得是沟满壕平。
第二天下午,俩人就有点儿扛不住了。
到了第三天,胡涵和胡妈见到鸡腿儿就想吐。
好在后来学员们的味觉总算标准化了,都可以分担一下狂炫鸡腿鸡翅鸡胸的小快乐,才把这娘儿俩拯救出了鸡肉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