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病”的生活是忙碌的,从语言到文字,从礼仪修养到衣着打扮,姜诸儿无不事无巨细,直叫姜淑离生不如死,生生想歇了拿回背包的念头,直接出逃算了。
淑离的功课到最后大多还是诸儿亲自教授,毕竟李代桃僵这种事,知道的人自然越少越好。
只是不过几日下来,这些所谓的“功课”生生将淑离多年来累积的自信纷纷消磨殆尽。
只是十三岁前便读完大学,集中华五千年大成于一身的现代学霸,才不甘心就这样认输。
其实齐金字她多少是能看懂的,却写不出来,就犹如繁体中文,阅读倒是无障碍,可一提笔不是缺胳膊便是少腿的,总写不出一个整字。
诸儿的字形较为方正,笔画舒张,下笔间尽是豪放不羁。
都说见字如面,这样的字体像极了他,却不适合女子来书写。
显然这一点诸儿也发现了,不日淑离的案头便多了一卷新的书简,道是姜离生前的墨宝。
姜离的字大多字形瘦长而工整,笔画流畅,竖笔长垂而迂曲,显得庄重而又典雅,一点也不像是出自十岁的少女之手,也难怪多年后她姐姐随夫君谥号留名“宣姜”,而她却能得“文姜”二字。
然而比起姜离的娟秀,淑离其实更喜欢诸儿的不羁,故而在临摹姜离字体的同时,她并未将诸儿的书简收起,而是在书简的外头画了个简笔猪头以做区分。
日子过得太充实,便显得飞快,转眼已过了半月,在诸儿手把手的教导下,淑离的字已与本尊的有六七成相似,诸儿在深表欣慰同时,却不知淑离学起他的字来要更像几分。
这半月里,伺候淑离的是一个十五岁上下的哑女,诸儿唤她“阿夏”,听说是个出生在夏天的鲁国人,不知是不是因鲁国重农,这阿夏也有几分农人的五大三粗,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她有一双巧手,竟能将她不过披肩的头发用假发接至腰间,还看不出一丝破绽来。
姜淑离以十五岁的“高龄”扮演一个十岁的小少女,很多事便不能让外人知道,比如月信……
所以诸儿让一名哑女来伺候是再好不过了,只不过淑离也因此少了聊天的伴。
外向如她,又正值青春少艾,又岂会甘于这般的寂寞如雪。
多日的相处,她发现诸儿是个极好的听众,无论她怎样与他东拉西扯,他即便不回应,也从未打断,除非越了他所谓的“规矩”。
比如说现在……
“坐好!说过多少次,箕踞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淑离伸直了双腿,一脸的苦逼锤着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