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劝慰好一会儿,孙家媳妇才堪堪止住悲戚,重新坐下,黛玉的手始终握着她的手,两人静静等待。
“民妇本凤阳府人士,前年逃荒来到扬州,饥饿困顿的时候倒在路边,被本地孙家郎君所救,为报答郎君的救命之恩便以身相许。
妾身的夫君是个老实孝顺的汉子,家里还有一位老母亲,成亲之后日子虽窘迫倒也勉强度日。
无奈妾身夫君是个有志气的,去年春进城干活时恰巧遇上张家招工,张家给的报酬丰厚,我家夫君也没问做什么活计便同人一起报了名。
之后才知道张家找他们是要下海走船,咱们扬州管家下了禁令不准下海,无奈张家人说和官府有关系,夫君惦记着赚多点钱置办新宅子也就安下心上了船。
前几次下海确实带回来些银钱,谁知前些日子下海竟被倭寇杀害。
民妇寻着和夫君关系好的兄弟才知道,那次张家是和倭寇做生意。
夫君老实,生怕被官家知道,说什么都不肯,船老大见他打退堂鼓,害怕上岸后告发张家,于是便借倭寇的手将他杀害,借口在海上遇见倭寇。
大人,你说若真遇上倭寇,为何独独我夫君遇害?可恨张家只给民妇一两银子安葬费,民妇如何能接受这般说法?”
孙家媳妇悲伤着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出来。
贾蓉听完后问道:“为何公堂上你不将张家通倭的事情讲出来?”
“大人有所不知,张家歹毒的紧,民妇若是直截了当将张家通倭的事情告上官府,那和我说明夫君死因的兄弟岂不是要遭难?”
贾蓉点了点头,妇人还真有义气。
“你今日把张家告上知府衙门是为你夫君伸冤还是为抚恤金?”
孙家媳妇惨笑道:“张家手眼通天岂是民妇所能告倒的?只是夫君身死留下民妇和婆婆相依为命,总需要夫君死得其所。”
贾蓉明白妇人的意思,这时代百姓被压迫惯了,即便死了丈夫最大的念想就是多要点抚恤,这是时代的悲哀,普通人在权力和金钱面前不得不低头。
黛玉同情道:“张家估摸着猜到你知道他们的龌龊事才派人将你灭口。”
孙家媳妇苦笑:“民妇的命是夫君救的,下去陪他也没什么,唯独苦了民妇的婆婆孤苦无依。”
“孙娘子,你有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张家通倭?”
贾蓉想得的要是有直接证明张家通倭的罪证事情就好办了,只是她一个妇人估计也不清楚,毕竟空口无凭,贾蓉不过随口一问。
黛玉也不抱希望,这种大罪张家必然上下打通,不会给人留下行迹。
“大...大人,民妇知道这几日张家公子纳妾,前些天张家下海的船队带回来几个倭人,如今正在张家做客。”
贾蓉和黛玉面面相觑,还真有?
“当真?”
黛玉握着孙娘子的手紧了紧。
孙娘子肯定的点头:“夫君兄弟说张家给他们下了封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