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廖东要装一个小混混,他就会去观察小混混的日常,然后提取几个比较有特点的动作,和标签化的表情,模仿出来。
随地吐痰啊,脸上一直挂着谁都不服的表情啊,衣服不好好穿啊之类的,别人看到这些表情和动作,就会下意识地以为他是一个小混混。
这就是表现派。
当年香港最辉煌的时候,演员大多是这个流派的。
原因无他,赶工期啊,大佬。
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拍摄周期很少有以月为单位的,大多是一两个星期就杀青,然后再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剪辑,上映,捞钱,拍续集……
至于演技?
糊弄糊弄算了,不出戏就行,体验派和方法派几乎没什么生存空间,没有时间给他们体验角色。
这就是梁超伟拍墨镜王的电影演技特别好,拍其他电影就一般般的原因,他是体验派,需要时间入戏。
吴振宇拍《双食记》的时候,就装过一回逼。
在拍摄的空闲时间,他拿着一个药瓶,用眼神和微表情,演绎了喜、忧、哀、悲的四种层次变化。
当时还拿来当成新闻宣传,大家都觉得他演技炸裂!
但是,你说吴振宇当时代入人物了吗?体验情景了吗?
有个屁!
他就是靠在无数电影拍摄中积累的表演经验,模仿出来的演技而已。
这和让演员表演一个当场落泪是一个路子,无非是难度大一点罢了。
当然也不能怪吴振宇,人家就是这么混出来的,用表现派演了这么多年,改也没法改。
也不是说所有表现派都不入流,你能说华金·菲尼克斯的小丑不好吗?你能说发哥的演技不出神入化吗?
还是要看演员自己的天赋和对角色的选择。
不过对廖东来说,什么派都无所谓,以他现在的演技水平,在小鲜肉里横趟,属于独一档的存在,这就是他的优势。
当然,只靠当演员赚不了几个钱,别看现在小鲜肉扎堆,各种偶像剧和粉丝电影层出不穷,一部戏片酬好几百万,还有上千万的,但真正赚大钱的都是出品方。
小鲜肉能赚一千万,出品方可能就会赚一个亿。
像电视剧,卖给电视台赚一笔,卖给网站再赚一笔,收视率一买,点击率一刷,股价又涨了,制作费虚报点,既能吃空饷又能洗米……
小鲜肉赚钱,资本割韭菜,电视台和网站刷KPI,只有粉丝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当然,这说的是成熟的资本和出品方,现在国内娱乐圈井喷式发展,各种莽夫也在往里闯,每年赔钱的“资本”也不在少数。
但对于廖东来说,这就是机会,他要先把演员的人设立住,然后再考虑向导演转型,凭借他后世的记忆,在圈里闯出名堂来,再向资本靠拢,或者自己就参与投资,那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