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的事情,来日方长,以后再考虑。
洋人开始步步紧逼,已经把慈禧皇太后逼得毫无退路可言了。慈禧皇太后抵不过洋人的死缠烂磨,强硬态度,最终在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降下“罪己诏”,称“既有悔祸之机,宜颁字责之诏”。
“罪己诏”言辞恳綮,情真意切,开诚公布,没想到堂堂大清朝皇太后竟然在洋人面前表现得如此温柔恭顺,就像一只听话的小绵羊,任人宰割,真是丢尽了大清朝的脸面。
慈禧皇太后在此诏中,谕令庆亲王奕匡和李鸿章,要不惜一切代价,力争早日和洋人达成议和协议,让洋人离开颐和园,撤出大清朝。
慈禧皇太后还在诏书中再次强调了她的议和原则,“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为了她个人的私利,她可以不惜一切血本了。真是可耻至极。
其实,早在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俄、美、英、法、日、德、意、奥、比、西、荷等十一国公使就向庆亲王奕匡和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了《议和大纲》,他们在议和大纲中提出了极端无理要求,让国人无法接受。
他们在《议和大纲》中提出,要求清政府对被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和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修坟立碑,并且要求清政府派人到德国和日本去赔礼道歉。
这个议和大纲中还列出了许多无理的要求,比如,要求惩处义和团拳首的名单,禁止大清朝购买枪支弹药,要求撤除大沽炮台等一系列无理苛刻条件,这个丧权辱国的条件史无前例。
当时在议和谈判桌上,庆亲王奕匡和李鸿章做不了主,拿不定主意,他们只好拿着这些屈辱的条件来给慈禧皇太后禀报,与慈禧皇太后商议此事。
慈禧皇太后听了洋人的议和条件,脸色阴沉,沉默不语。她虽然知道这些条款极为屈辱,可是她心中却更多的是害怕洋人的枪炮,怕洋人再一次炮轰大清朝。
沉思良久,她缓缓开口说道:“庆亲王,李中堂,哀家想,如今之势,只能答应洋人的条件。否则,不知道洋人又会生出什么祸端来,祸害咱大清朝。”
庆亲王奕匡和李鸿章听了慈禧皇太后的话,面露难色,却又不敢反驳。
议和条件消息一传出,朝堂上下一片哗然。众多大臣纷纷上书劝谏,说答应洋人的这些无理条件,实乃卖国之举,国家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他们奉劝慈禧皇太后要慎重考虑,千万不要答应洋人的这些无理议和条件。
然而,慈禧皇太后心意已决,她深知若不答应洋人的议和条件,她的权力和荣华富贵恐将不保。
民间百姓得知此事,更是义愤填膺。各地涌起一股反抗的暗流,民众们自发组织起来,秘密筹划抵制议和之事。
而一些有志之士,则开始寻求其他的救国办法,希望能够唤醒民众的意识,共同起来反抗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借此打击和迫使列强撤销无理议和条件。但是这股力量毕竟弱小,难以抵挡列强的坚船利炮和朝廷的妥协决心。
慈禧皇太后为了能够早日回到京城,享受她的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为了能够求得她所谓的“和平”,她要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早日和洋人达成议和协议。她开始无限制地给洋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