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老佳,家里有父母、哥哥潘老炯、弟弟潘向车、妹妹潘丽丽,要说聪明,就数潘老佳了。在潘家,最聪明的人反而疯了,换上谁都想不通,潘父也是如此。
潘老佳,向字辈,爷爷一辈从江见村石板寨到威旁村打兰寨做上门女婿,就在这里定居了,历代以农业为生。
在大威旁读五年级时,他还考到了全乡第一名的成绩。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也或许是天意作弄人。
一天夜里,家里两头耕牛被盗,原本就难解决温饱的家庭顿时陷入绝境。原本用于三个子女的学费,潘父用来买耕牛,对于父亲,或许没有错,一家人的生计,要靠他来决策。但对于爱读书的潘老佳,他不这么认为,他总觉得是父亲不让他读书。其实潘父还真有第二条路可选,就是农忙时节,去帮忙有耕牛的人家干活,换人家的耕牛来犁地,这种换活路的变通方式,在当时是常见的现象。但潘父很固执,他不想求人,三个子女就这样辍学了。
哥哥潘老炯、弟弟潘向车、妹妹潘丽丽本身成绩就不好,读不读书倒是无所谓,他们兄妹仨可能是巴不得回家呢,至少老师的教鞭不会再打他们的手上。在家有可能会被打,但不至于像老师那样频繁。只要每天和父母去干活,其他时间都自由分配。
潘老佳就不一样,他志在读书,等于是父亲剥夺了他进教室的权利。他开始整天沉默寡言,他非常痛苦,脾气非常暴躁,三句话不对,就要理抹人,在家务农的伙伴也慢慢的疏远了他。他开始独来独往,随着时间推移,他有严重的精神病,再也没有人走入他的世界。即便是曾经暗恋过他的人,也改变了主意,决心放弃了。
他开始自暴自弃,岂不哀哉?想洗脸就洗脸,不想洗到头就睡。潘父对这个儿子,除了内疚,别无他法。
慢慢的,他十八岁了,他把父母和哥哥用来养牲口的木板房烧掉,家里很不解,寨邻也不解,不知道他为啥要这样干,这在当时是轰动的事件,不过他也不辩解。他用领居家的独轮车拉了很多石块回来,在原址修建了一间石砌茅草屋,自己把家里的床、被褥、锅瓢碗铲一套,搬到茅草屋内,等于和父母、兄弟姊妹正式分家了。他不再要家里的任何东西,相当于向世人宣示他独立了,他反感他的父亲,从此父子相对无言。
刚开始,他哥潘老炯见他可怜,会给他拿一些粮食,他也会到家里拿一些柴菜米油盐。次年开春,他自己开荒,种了几升苞谷籽,秋后收了上千斤苞谷,解决了温饱问题,从此就再也没有拿家里的任何东西了。即便要把苞谷磨成粉,他也是借用领居家的石磨。潘父对于这个儿子,无以言表。
由于长时间没有和人接触,原本能说会道的他,变得越来越木讷寡言,又蓄起了齐腰的长发,加上没有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管理,几个月不洗澡,不换衣服,头发又如饼干一样结块,大家更不愿意和他玩了。
晚上,他的茅草屋里闹耗子,就用木棒敲打铁皮桶的底部,一晚上都叮当响,嘴里还模仿道士念没有人听懂的咒语,久而久之,疯神的名号就有了。
左邻右舍的,都沾亲带故,不好讲什么,加之又是疯神,大家就随他便了。也就习惯了吵闹,要是哪一天夜里他去干活了,没有铁皮桶的声响,还真不习惯。
他晚上做“道场”,白天睡懒觉,已经成了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