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晨曰:“百八小法,幸有破制。地煞破之甚易,天罡制之略难。今当严谕小徒,谢绝学者,秘而弗传矣。尝至天界,未能遍历妙境,天王若肯携得游诸天,不胜欣幸。”
黄老曰:“吾亦久离荒山,将归静养,暂尔分手,后晤正未艾也。”起身作别,驾云望须弥而去。
元始谓太朴曰:“子姑徐待,功夫一足,正其时也。”玉晨复叮咛教诫。太朴稽首听受。元始同玉晨乘彩云而起,逍遥妙有之境。太朴自此广施功行,到开皇劫初,始得应运兴起。
水精子自别二老洪崖,北至豳地,若有所感,旋转脚跟,向南望曰:“原有此因缘。”径化一股长虹,飞入华胥之渚。
时有一君即以华胥为氏,主治北方。有女曰诸英,灵心好洁,二十四岁,是童真之身。一日雨后初霁,独自出游郊外,见小渊旁有巨人迹,长如涸辙。因想有此巨迹,必有是人,忽觉意有所动,将双足履入迹中,低首踌躇。
水精子前于此掬饮时践成者,诸英此念一萌,感动水精,便乘日与雨交之时,化为螮蝀之形,蜗身蛇首,两角双文,飞来将诸英蟠绕,一时神气交孚,祥光四注。
良久长虹飞去,诸英恍惚若梦,寻路自归。因而始娠,怀十六月,复西游于成纪, 生下一子,蛇身人首,獠牙圆目,戴角如牛,性善蹲踞,取名伏戏。
又三月,复生一女,头长肉角,环身如蜗,乃名女娲。诸英遂依丛木架巢而栖。
复华胥之君即世,诸英母子就居成纪。 越一十四岁,伏戏胸多神智,得乎中央,别而能全,宿而有成,终朝观察天地万物之理,遂与民设教,讲究甚悉。
众人见其象日月之明,称为太昊。时祝融氏去世,人民无主,皆愿立以为君。太昊推逊不得,因取法五行更相生王之义, 木荣于春,先得生物盛德,乃以木德继天而王;木实丽东,因其动则风生,以风为姓,名方牙。
太昊见风雨顺时,人民安泰,知空中有神明主宰呵护,当设祭祀之礼奉飨。
师蜘蛛之结网,而始作网罟,以佃以渔,赡足民用。为其能驯制牺牲,故又曰虑牺氏。
是时人民虽经燧人格化,终是卧则呿呿,起则呿呿,饥则求食,饱则弃馀。虑牺复教人习牧六畜,以为牺牲,祭享上下神祗,祈求福庇,且可充庖厨烹,调以五味,更是充肠适口。故又曰庖牺氏。
伏羲辞母、妹东至陈仓,人民见之,即请留于此。伏羲以陈仓偏于一隅,贤才不集,政教难于遍及,复至殽阪,得仓颉相从。
在河西太汾之间,昊英、昆吾来归。率众至孟河之津,猛见波涛拍岸,烟雾漫空,水中跃出神兽,马身而龙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足有垂毛,背负一物。
伏羲心知神异,乃默告神明曰:“果有利于世者,当近以示我。”祝毕,兽即登岸立定。
伏羲近视之,所负方幅一图,为点五十有五,皆含阴阳妙理,叹曰:“此两仪未泄之秘也!”取玩不已。
那龙马忽起旋风,望北而去。伏羲既得河图之后,随至孟门、太行、井陉等处,得中央、共工、栗陆三氏归附。
复转东至钜鹿海隅,葛天、大庭二氏向风来迎。乃于方与之地,先筑观鱼台于水旁,观巨鱼游泳之状。
伏羲步上一山,形如飞凫,百鸟翔集,名曰凫山。
坐于山隅石上,辗玩图中之义: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
依数测之,得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也。
于是画一为奇,以象阳,并二画为偶,以象阴。又于一阳之中,分为太阳、少阴;一阴之中,配以少阳、老阴。
复以奇偶二画,重而二之,取象为卦:三连为乾,天体也;六断为坤,阴象也。 离火中虚而四明,坎水旁流而内润。根坚枝柔,震之所以为木;石载土上,艮之所以为山。巽风阳气,始发主阴之谷;兑泽寒潭,常伏恶毒之龙。
复编次序方位: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位以天上地下,日东月西,山镇西北,泽注东南,雷震东北,风起西南,皆合造化自然之迹。
八卦既画,可以幽赞神明;八衢未通,难以广施教化。伏羲因游宛丘之道,见其地四高中下,为九区之咽喉,中夏之间域,乃欲建都市于此,总会臣民。
遂草创茅棚,旁以荆棘编插,以为屏藩,名陈都。
更得柏皇氏、赫胥氏、阴康氏共来为佐。间有弜暴之民,谤昵不直,伏羲乃造干戈以饰武,勉示以威也。
常思结绳之政不能垂于永久,乃削荻蘸煤,画板作字为同文。
有龙马河图之瑞,名景龙书, 一书九曲。 民嫌其繁而难学,伏羲委曲教导,颖悟者稍能记忆。
时有臣仓颉,姓侯冈。仓颉生而龙颜侈哆,四目电光,实有睿德。
幼善画,及长,远师黄神氏,得授炼精养液之道,能观三才之文,上天作命,使为百王宪。
尝登临玄沪水滨阳虚之山,见洛汭有灵龟一头,丹甲绿纹,纵横理数。
仓颉跽而揣摩其文理,又见群鸟践迹沙地,形势错综,似有情绪。
乃依龟文鸟迹,一画一竖,一点一圈,撇捺钩挑,配聚而成字体。以此记事,可以传之远方,垂之后世。
陈说其义于伏羲之前,命建台于河上,制造文字。
仓颉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掌指而创字,制六书之体:一曰象形,如日月之类,象其形体而为之也;二曰假借,如令、长之类,一字两用也;三曰指事,谓上、下之类,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各指其事而言也;四曰会意,谓武、信之类,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会合其意也;五曰转注,谓考、老之类,左右相转以为言也;六曰谐声,谓江、河之类,皆以水为偏旁,以工、可声谐也。
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无穷文字必归六书。以竹削为方策,火薰出汗,谓之杀肖,复以木枝蘸烟煤书之,始成字迹,画文像虾蟆子,形如水虫,故名科斗,为字之祖。
凡人既死,躯壳虽离,魂魄不散,禀厉气而神,幽气为鬼,往往现形作祟,侮弄世人。今有此文字,恐人致书布告神明,以干谴责,隐隐闻鬼夜哭,不敢白昼出现矣。
川泽中蛟龙异物,常腾舞欺人,为有此文字,惧人作篆召役,从兹潜伏。于是上天以人间有此大宝,乃为之雨粟,以遂其生。
人民不识斯物,见遍野生芽起苗,秀花结实,摘来剥脱其壳,和水煮食,其味甘美而香,因留其种播之于地,经岁萌芽长大,结实如初。但所产无多,止疗一时之饥。
伏羲闻有如是瑞应,呼颉为史仓,文字成而记注备。升封介丘以昭于异世,而文治兴焉。
命朱襄氏削竹简刻木版,书六体之字于其上,是为书契。朱襄造成时,升发敷教之台,照式抄录,传告四方,使皆识字,以代结绳。 由是百官之政治,万民之事察。
伏羲又命昊英迎日推策,相斗罡,考甲子,以命岁时干支配数,以纲维四象。作旋盖,着躔舍,而天运协;审地势,立九部,而民事理。
于是纪阳气之初以为律,起黄钟以验符。分正爻以配气,置重爻以当日。作甲历之次,岁建甲寅,日临庚辰,阴阳相间,共成六十,而夫道周矣。
岁以是纪而序不乱,月以是纪而时不易;昼夜以是纪而人知度,四方以是纪而位不惑。
伏羲见政少立,人民苟安,因念老母、女弟尚在成纪,亲往迎请。圣母在林中悠然自乐,与女娲参悟道理。是日女娲入山樵汲供母,伏羲拜见圣母,诉别后因及今迎养之事。知女娲出外,往山中寻访,见云山如旧, 叹息不已。
正是:归根思故里,复命觅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