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木炭,本就是赵家的产业,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哪怕是燕王本人。”
赵承运的语气很是霸道,而下面的老板则是一脸的疑惑,试探性的询问道:
“大人,没有存货了,这生意还怎么做?”
闻言,赵承运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山东、南直隶、河南等地,我都在运煤,运到北平来卖。”
“啊?”
此言一出,所有掌柜都傻眼了。
要知道,从那么遥远的地方运来的木炭,所需要的费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请问,我们的价格是多少呢?”
“三文!!”孟浩淡淡开口。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三个铜板?南直隶和山东运过来的炭,居然只要三个铜板?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商人不都是为了赚钱的吗?
现在,大老爷为何要这么做?这不是要与燕王拼个两败俱伤吗?
几个管事还想说什么,就被赵承运打断了。
“我之前就说过,让你们按照我说的去做,谁要是再多说一句,别怪我不客气!”
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不敢说话。
“都散了吧,明天照常营业,明天所有的木炭都要卖出去。”
当然,赵家也是有专门制造炭的。
不过,木炭的制作,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不仅要用到很多木材,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缺一不可。
所以北平府的赵氏木炭一天的产量,最多也就是五万。
可是北平府子民何止几十万,朱元璋推行“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励精图治”的方针,大明的人口已经翻了几番。
现在的大明,人口接近七千万。
应天也好,北平也好,都是大都市,北平的人口虽不及应天城的多,却也有一百多万。
几十万人,一天最多却只能产出五万多斤,远远不够,难怪每年煤炭的价格都在上涨。
但今年,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冬天。
第二日,赵氏的木炭店,重新开门营业。
虽然没有像煤炭那样,跌到两文钱一块,但也是便宜货,来买的人还真不少。
不过,隔壁的煤铺也不错,两文钱对比三文钱的价格,还是有优势的。
再加上北平府子民众多,那五万斤的炭火,到底还是不够用,只好眼看着对面的煤生意,还是那么红火。
而那些平民们,一出手就是数百斤的煤球,让赵承运、赵承辟等人都是一愣。
两个人还特意跑到街边的店铺里,想要对煤炭有个更深的认识。
经过了一天的观察,他们两个人都是有些郁闷的。
他们计算过,光是一家铺子,就能卖出十万多斤。
这意味着,燕王府并不缺少‘货源’。
也就是说,如果要打压燕王府的产业,那么,就只能以最大的代价,以最大的财力,将燕王府的产业,彻底的压下去。
这才十二月,距离明年二月春天,还剩下三个多月呢。
想想短短半月时间,赵彦损失二十五万两白银的惨象,赵家两人都感觉到一股寒意袭上心头。
如果真这么做了,赵家就算有再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不过想想背后那人的布置,两人也只能咬牙忍下这口气。
到了第三日,南方来的木炭陆续运来,北平府又是一场价格爆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