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知自赵氏来家里闹过之后,苏惟生就有了搬家的打算。
再说,不搬离清水村,他还怕收拾完苏惟智后被那家子不要脸的缠上呢!
原本他还担心愚孝成性的父亲会舍不得,却不知在赵氏头一回上门,却问也没问一句苏正德的伤,只哭天抢地要银子的时候,他就彻底冷了心。
“有不离不弃的妻子,孝顺的儿女,我这辈子就很满足了,至于别的……不提也罢。只是要搬去哪里?搬走之后,又如何向知味斋供货?明日可就要签文书了。”
这个嘛,苏惟生也早想好了。
去县城赁个宅子,请村里的人帮忙收枣子运到家里,周氏母女只负责熬制就行了,村里有牛车的人家不少,一次运上几百斤完全不成问题。
若是知味斋那边日后加大购买量,也可以从村中请几个知根知底的妇人前来帮忙,从巳时做到酉时,当日来回也是能做到的。
他私底下算过了,每日花上几十文钱请人做工,也完全不影响自家的收益。
至于收枣子和运货的人选,苏正德倒提了两个人,“你觉得你吴家三叔和和陈家四叔怎么样?”
吴家三叔就是陈婆子家的小儿子,头一次做蜜枣时买蜂蜜的那家。
陈四叔是陈村长的小儿子,两人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还没成亲,家里的田地自有兄嫂打理,正寻摸着找点别的事做呢。
两家本是姑表亲。陈婆子是陈村长的亲姐姐,嫁到了吴家。只是丈夫去的早,一个人养大三个儿子也是不容易,难得的是,经了这么多事心地却依旧纯善。
没分家时,几个小的暗地里都受了她不少照顾。
苏正德提这两家人也是有原因的,他担心大房那边不肯轻易撒手,日后还会找上新家去。
村中除了苏家,就是姓陈的最多,而苏家各房都有些家底,自有营生,不必在外头寻事情做。
再说族长年纪大了,怎能事事劳烦他老人家作主?何况同族之人,作为族长也不能次次偏袒他们一家。
陈家则不一样,有了利益牵扯,一旦有事,纵然不站在自家这边,也不会与他们作对。
苏正德不再死心眼,苏惟生高兴还来不及,哪有不应的道理?
“爹作主吧!就是不知道他们看不看得上这点小活计。”
苏正德不以为然,“咱们乡下人能多个进项,还不用离家太远,有什么不愿意的?你定个章程,回头我就让大丫去叫那俩小子。”
苏惟生自然无有不应。
至于宅子的事他打算请陶掌柜帮忙留意,毕竟论起对县城的熟悉,还有谁能比过在平宁县经营多年的知味斋呢?
翌日晌午苏惟生便跟着苏老爷、陈村长去了县城,签订了长期供货的文书,拿到官府盖了印,又找了家酒楼做东请众人吃了顿午饭,这事儿就算完了。
找宅子的事陶掌柜也应下了,说是有了消息就让人去清水村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