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来。”张太后对着身边的太监说道。
“去,密传英国公张辅和锦衣卫指挥使刘勉来。”对着太监低语后,张太后看着正殿中央自己儿子的棺椁两行清泪又流了下来。
怀里的朱祁镇伸出细嫩的小手,给张太后擦了擦眼泪然后攥着小拳头道:“祖母别哭,父皇虽然去了,但是您还有孙儿,有母后在。孙儿保护你们!”
张太后听着朱祁镇的稚嫩的话,心中一阵暖流。到底是自己的亲孙子,难道自己以前看错了,以前的朱祁镇呆呆傻傻的,五岁前连路都不会走,儿子朱瞻基不止一次曾想过废太子改立由吴氏所出的朱祁钰为太子。无奈大臣们以祖宗家法为由反对没成。
朱瞻基在弥留之际曾给自己留下一道秘旨,大意是若太子不能扶,则改立二子朱祁钰为太子继承大统。
但是看着眼前满眼充满灵气的朱祁镇,张太后心里呢喃:“儿啊,你睁眼看看吧,你的儿子祁镇,长大了…”。
“镇儿,若你当上皇帝该当如何?”张太后问道。
朱祁镇看看远处的棺椁,在看看张太后,擦了擦眼泪,稳定了情绪后,正了正衣服,跪在张太后面前,正色道:“祖母,若孙儿他日为帝,必继承祖父和父亲的遗志,以仁孝治天下;
他日我若为帝,必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安天下百姓之心,使我大明人人富足,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他日我若为帝,必刷新吏治整肃官场,严惩贪腐,使天下文武官员如臂使指;
他日我若为帝,必承祖宗武功威势,革新军事,振我汉家男儿热血,北灭鞑虏南服诸夷,使我大明超汉迈唐,四方来朝,八方来贺。
他日我若为帝,当以太祖创业之艰难为训,纵使前路荆棘满地,为我大明江山永在,孙儿必定不惧艰险,筚路蓝缕,使我大明社稷于日月同在。”
短短几句他日我若为帝,虽年纪稚嫩,然铿锵有力的话语,像一声声夏日的惊雷,砸在张太后等一众人的心里,众人内心掀起惊涛骇浪的同时,不仅暗中感叹,到底是龙种,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雄心壮志,看来又是太宗一般的人物。
殿外的六部大臣们则是被惊的身体有些抖动,有的脸色涨红,激动非常,有的则是抖如筛糠,面色苍白。
“阁老…阁老…”一名礼部官员在杨士奇身后弯腰说道。
杨士奇还沉浸在刚才朱祁镇的话中没有回过神来,听到有人唤他,吓了一跳,不免有些恼怒,没好气的说道:“何事,说!”
“回阁老,这是太子登基流程和所需物料,还请阁老过目!”
杨士奇接过看了看,道:“在这等着,我去回禀太后。”说完,整了整衣冠,擦去了额头上的汗珠,走进了殿中。
“臣叩见太后,太子殿下。”杨士奇再次来到这里时,行礼更加规矩,他行的是大礼,他已经打定主意,以后要更加谦恭谨慎,万不能摆出托孤大臣,内阁首辅的架子,这小太子一看就是不好相予的狠角色。
“起来吧!”张太后虚抬一下手说道。
“这是礼部拟订的新帝登基的奏疏!请太后预览。”杨士奇小心翼翼的奉上奏书。
说完,杨士奇用余光瞥了一眼朱祁镇,发现朱祁镇正盯着自己,杨士奇立刻头趴的更低,心里不禁打鼓,“这眼神好熟悉…似乎…似乎…太宗皇帝…”想到这里,杨士奇心里又是一紧,额头隐隐冒出冷汗!
朱祁镇如刀的眼神让杨士奇冷汗连连,正在思忖着日后该如何做时,就听张太后说道:“流程还算中规中矩,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