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
抗金名将!
荆南知府刘锜。
刘锜出身武将之后将门之家,生的是英俊潇洒,声若洪钟,擅习骑射,百步穿杨百发百中。
赵构南渡后启用旧臣后人,长期为宿卫亲军首领,颇受朝廷器重。
因官职资历尚浅,虽未位列后世评价的中兴四将,但战功卓着,却也令金军闻风丧胆。
曾在顺昌指挥八字军与完颜宗弼大战,以区区五千之兵力抗金军十万之众,凭借颖水之利打败宗弼,一战成名。
后来赵构罢了韩世忠、岳飞和张俊几路宣抚使的兵权后,知道朝廷有意削兵夺权,刘锜便激流勇退自请退闲,罢了兵权后改任荆南知府。
由此可见很懂得知难而退明哲保身,很有洞察时局的能力。
“刘卿这是胖了,荆南的水养人啊!”
“托官家之福!臣觉得官家气色挺好,英明神武,神采飞扬!”
刘锜在赵构身边数年,对官家的一言一行都非常熟悉,没有那么多的拘束。
“可知朕着急着你回行在所为何事?”
赵构话锋一转,直入正题。
“回官家话,臣接枢密院密报便栉风沐雨、风雨兼程赶回临安。只知面圣,未知何事。为将者,只从军令,无顾其他!”
“嗯,朕想命你去江淮,主持东线大局,可有顾虑?”
赵构赞许的点了点头,武将既能打仗又能听从号令,哪个皇帝不喜欢呢。
“臣资历尚浅,历练不足,恐难以担当此大任!”
刘锜嘴上虽然是这么说,但心里已经喜不自禁,能够担当一路元帅,指挥千军万马为国效力,对于武将来说是种莫大的荣光。
“想你与那完颜宗弼亦是老冤家,何惧之有。江淮乃临安之屏障,汝为天子而守国门,重任在肩,万万不可懈怠。八字军中兵将与你熟知,战法颇为熟悉,仍归你江淮节制。另有何要求,朕无一不准。”
赵构说的八字军是靖康之变后河北招讨司都统制王彦在河北、河东地区拉起来的一支抗金义军。
因为人人脸上都刻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而得名。
可以说是战功累累,而后转为官军归刘锜节制,在顺昌大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金军之勇,盖因善于骑射也!兀术之能,皆因“铁浮屠”与“拐子马”之故。我大宋军马来源不足,自然重骑不够,单以步兵抗击骑兵,委实难矣!”
刘锜道出了一个根本的战力问题,金军依靠的是以马兜重甲的重装骑兵“铁浮屠”,配合三马并联的轻装骑兵“拐子马”,在平原地区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宋军只能依靠山地、丛林、水系和城池的地形之利来抗衡,并且也只能处于守势,真正能够扭转战局的仍然是需要重装骑兵。
“大宋军马之来源,一部分来自北境之缴获,一部分来自川陕之马场,一部分来自邕州与大理之采买。然北境之缴获有限,川陕之马场易受战事之扰,两广邕州之马须过境大理与川陕,半陷敌中,战局不稳,颇为不便。”
“哦,依刘卿之见,以为如何?”
“臣以为,于邕州、大理设买马司,专司南马采买事宜,知会大理国与西南夷过境之便。川陕马场时常受西夏与金袭扰,为战马计,未来须攻占京兆府。大宋若有十万铁骑,则还都开封指日可待。”
刘锜不愧是名将,一语切中宋金两国战力的要害。
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作战中,最大的劣势就是步兵过盛,而骑兵不足。
一方面是中原地区养马场和马匹种群不足,另一方面是平原作战习惯步兵少量配以骑兵。而面对金国的重装骑兵,宋国步兵基本上无法阻挡,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军马之事,朕速速安排,这熟悉马政之臣可有人选?一旦人选确立,可于邕州、大理两地设置有司采买,着户部划拨采买经费。然军马采买非一朝一夕之功,眼下困境可有破局之法?”
“臣斗胆推荐胡铨,至于眼下破局之法无外乎两个字。“挪、借”!”
胡铨属于后世推崇的“四大名臣”,因为强力反对秦桧主张议和而被贬为威武军判官。
赵构回想起来此人既有文采又通晓军事,屡有奇思妙想,或许值得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