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湘见刚才那么乱语文老师都不管,悄悄拿出纸笔,准备续写刚才没写完的题。
没成想,她刚写了一个字,就被语文老师点名揪住了。
语文老师:“何湘,写什么呢?”
何湘支支吾吾:“我……记笔记。”
说着,她晃了晃手中的笔。
语文老师冷着脸:“我让你们默读第二段,你记什么笔记?”
何湘理亏,不想说话。
语文老师:“以后别再在我的课堂上写别的科的作业。”
何湘严重怀疑,语文老师在她身上安装了电子眼,专挑她的不是。
语文老师给她个台阶下:“你把第二段给大家读一下。”
何湘看着幻灯片,读了第二段: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
何湘念完,语文老师又叮嘱了遍:“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何湘皱了皱眉,这语文老师,怎么说着说着,就不说人话了?
她看着老师,答了个:“善。”
何湘坐下后,语文老师看着大家:“这第二段的意思也很浅显,我就不说了。”
同学们齐声道:“善。”
语文老师看着大家,手握成空拳,轻敲自己的脑袋:“你们啊,画虎不成反类犬,那我们就讲讲‘善’这个字,在古文中的意思。”
众人又:“善。”
语文老师又捶了捶脑袋:“第一种是表示‘好,善良’的意思。比如《论语》中的‘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生们:“善。”
语文老师有点崩溃:“第二种是‘喜欢,羡慕’的意思。比如‘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同学们:“善。”
语文老师继续崩溃:“第三种表示赞许,同意的意思。就像刚才何湘念的,魏武侯说的那个‘善’。”
同学们的声音有点弱了:“善。”
语文老师战胜了崩溃,继续道:“第四种表示好的行为、长处的意思,就比如‘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其迹邪?’”
同学们的声音又小了一些:“善。”
语文老师有了底气:“第五种表示亲善、友好的意思,比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同学们的声音弱了一半:“善。”
语文老师恢复了正常:“第六种表示善于、擅长,比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零星的几个声音:“善?”
语文老师底气十足:“第七种是个副词‘好好地’,比如‘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只有张小强:“善。”
语文老师:“第八种,表示熟悉的意思,比如宝玉说的‘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
没有人再说“善”了。
语文老师看着大家:“你们还善不善了?”
全班拖长声音:“不——善——了——”
语文老师又继续讲下面的内容。
大家都认真听着,何湘则是如坐针毡。
到底什么时候让她把那半道题出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