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村的蒙学并没有叫做李氏族学,反而被村里人称为三河草堂。
这个叫法不单单是许家不愿意,村里其他姓氏人家也不赞同,他们认为既然蒙学是李金檐捐资筹建就应该以李家为主,叫李氏族学是十分合理的。
李家舍得让村里的其他孩童来此上学,他们已经很开心并且十分感恩。
但是此事李金辉和李金檐都不同意,二人都认为既然蒙学是捐给村里的,就不能以一家一户的姓氏命名,不然会让读书的孩童有其他想法。
为了了结此事,最后村里众人也是商议,李家只用将捐赠学堂的百亩田地作为请先生的钱,学堂的修缮和建造问题均由村中人合力进行建造。
其实俩人也有私心,这三河草堂自建起距今也有二十余年了,当时李家来此扎根也不过区区十年,为了更好的融入这里可不就要割舍利益,同时也是为了让村里人更好的认同他们。
最后,三河草堂也是在村中各户的支持下开办了起来,学堂就设在村中许李两家祠堂的中间,还有人戏称说是让祖宗也听着稚童读书的声音乐呵乐呵。
三河草堂是一处一进的院子,后院是专门给先生居住的。
作为束修的百亩田地全部交由村中人耕种,这些田地也不用交税,只需每年拿出五成作为先生的束修和维护草堂的费用即可。
为了能够抢到对这百亩土地的耕种,据说当年村里还闹僵起来。
要知道这些田可不用向官府交半个子儿,相当于是多出来的土地,可以打多少粮食?自然是惹人争抢。
最后也是在李金辉的拍板下决定,这些田地只给一些家里没有成年男人和丁口多但是田地少的人耕种,其余人等不许争抢,到此也才是终于了结此事。
第二天一早,李明溪就带着有些昏昏沉沉的李宁安往二叔家走去。
李宁安是真的不想来这么早,昨晚想读书的事情直到后半夜才睡着。
早晨起来的时候,他还向李明溪说自己二爷爷家可能没有开门,他爹哪管这个,李明溪上前就直接将他拎起。
现在村里草堂教书的先生是李明溪二叔的二儿子李明礼。
本来草堂里给他留有住处,但是他自己家就隔着不远自然没有必要住在草堂里。
他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在草堂教书,原先三河草堂从外面请了个老童生来教书,一教就是十几年。
如今,这位老先生也是年纪大了,回乡养老。
李明礼好歹是个童生,这些不过总角年龄的孩童还是教得了的,于是村里最终也是合计就让他来教吧!
而且一旦这些孩子有人有一定的读书天赋,他也会挑举出来,建议父母送其到更好的镇上乃至县城里的私塾读书,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业。
李明礼之所以甘心回来教书也是有些不得已,这些年他在外面的书院读书耗资颇多内心对家里也是有些内疚。
再加上他已过而立之年,却仍中不了秀才也是有些心灰意冷。
因此也是想着回家教书育人,培养族里的孩童,希望他们可以完成自己内心的梦想,成就举业。
二叔一家也是没有分家的,在古代,老一辈没有逝去就贸然匆匆分家是十分不孝的,若是被人举报怕不是还要吃官司。
再者说李金檐一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自然没有分家的必要,所以他们一家是住在一处院子里。
父子俩走了没多久就到了,两家挨着也近。
“砰砰”李明溪上前敲响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