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找到了问题所在,自然就会有方向,有了方向,自然就需要想办法去解决。所以李毅才需要一批熟悉建州城的人,才能找准正确的方向,找出适合的办法。
首先要解决的,必然是燃眉之急的问题,也就是建州百姓温饱的问题,想要不出现易子而食的情况,就必须先让建州百姓吃饱。
没有其他好办法,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开仓接济饥民,但目前建州军储存的粮食也不多,甚至是养活军队也难。所以李毅必须要尽快打通粮道,也就是说需要尽快帮助袁综,把洛州纳入麾下,尽管是多么不愿意袁综坐大,但还是得帮助他,这种矛盾的心理,李毅很是无奈。
李毅心中不停地计算着,如果开仓赈灾的话,就算再怎么省吃俭用,建州存粮,也不足以支撑二十天。而很明显,洛州城用二十天,是不足以攻陷的,如果有什么变故,恐怕还得拖上两三个月,甚至是半年。如果是这样,那时候的建州,恐怕是饿殍千里了,这个方法似乎行不通。
于是李毅的目光,就瞄准了建州的各大世家,尤其是他们口中最大的田家和万家。这些世家迟早是要处理的,李毅本来打算徐图,但目前似乎已经不允许了,必须使用雷厉手段,让这些世家放放血。但毕竟日后还需要治理这建州,前期需要保证建州内部安稳,要动这些世家,的确是急不得,这又是一个死循环。
李毅叹了一口气,还真的是不容易啊!第一个粮食的问题,已经把李毅他难倒了,李毅也不是神仙,不能凭空变出粮食来。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狠心一回,把田家或者是万家,宰了再说!顶多日后多花点精力,把这后遗症平息下来就是了。
但是李毅清楚,当今天下世家豪强的影响力是有多大,就连李毅他自己,当初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想当初他在燕州城,顶着李家少爷的身份,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连是公孙雄的两个儿子,在经历了监狱风波后,见到李毅也得退避三舍。可想而知,一个世家强大起来是有多大的影响力,如果贸然得罪他们,恐怕日后的日子,真的不怎么好过。
李毅实在不想走到这一步,希望这些世家识趣一点,不要让他为难,不然大家的日子也不好混。
考虑良久,李毅才下定决心,想要成就大事,就不能这么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如果连踏出第一步尝试的勇气也没有,如何能成事?
于是李毅终于是以建州州府的名义,发出了第一条榜文。上面的内容不多,只有三条。
第一条是建州已经纳入朝廷麾下,建州城将进入州府治理的郡制模式。这意味着凌州乱军占据建州城的日子已经过去,建州经过十几年后,再次收归朝廷。这一点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影响不大,对他们来说,他们关心的,只是日后能不能吃饱而已,至于是谁治理,他们并没太过在意,只要能让他们吃饱,就算治理建州的,是叛逆份子,那有如何?
第二条则是从明天开始,建州州府将会在建州北门外设立临时居所,让流离百姓暂时居住,同时也将会在未来三个月里,在建州北门施粥,救助饥民,无论是城中饥民,还是城外临时居住的饥民,只要登记在册,每人每天都可以领取一碗粥充饥。
第三条则是为了恢复建州的农耕,还有建州的各项建设,建州州府需要大量劳动力,凡是响应官府号召,参与建设的人,每天早晚就会有一碗粥,与第二条榜文并不冲突。另外,参与工作满一月者,能领取十斤粮食。
尽管这样,会让粮食消耗加剧,但李毅也不得不咬咬牙,发出这榜文。如果不是粮食实在太紧缺,李毅发放甚至不是粥,而是饭。不过也别怪李毅抠门,尽管是一碗粥,但对饥民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恩惠。
粮食问题,还是粮食的问题,如果李毅解决不了这问题,恐怕这榜文只能维持二十天,就要失信于人了。到时候李毅只有狠下心去动动建州城的世家了。
榜文自发出去后,很快就传遍了建州城的每个角落。正如李毅所料,建州由谁治理,建州的百姓不关心,他们更关心的是,只要登记在册,就能每天领一碗粥,并且参加工作的人,还能多领两碗粥!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很多人都在议论着此此事。
不过很快发现,这榜文虽然是从州府里发出,但一没有加盖建州州府大印,二也没建州郡守大印,让很多人都怀疑这榜文的真实性,要知道尽管当初这建州还在凌州军的治理时,由州府发出的榜文,都有加盖建州州府的大印,而现在这榜文,居然什么印记也没,只有李毅这个名字的落款。
李毅是何许人也?众人打听了一圈,没有一个人认识。
围着榜文的百姓越来越多,面对百姓的质问,前来张贴榜文,并且守在此处的士卒终于开口解析,一个士卒站在了凳子上,高声对众人喊道:"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几句话。"
周围的百姓慢慢地安静下来,望着那士卒等后解析。
见百姓安静下来,那士卒继续说:"我知道你们都怀疑这榜文的真假,接下来我会为大家解析一番。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榜文上落款的李毅,是我们的主公,他是为朝廷效命的官儿,而且将会成为建州的郡守。主公奉朝廷之命收复建州后,不忍见百姓受饥挨饿,所以决定施粥济民。但是主公是个守法按规矩办事的人,因为朝廷还没正式下敕令之前,主公也不能动用州府大印和郡守大印,所以这榜文上面也就没有这些大印。但大家无需怀疑这榜文的真实性,明天一切就能见分晓,我们的主公李毅,是和仁义之主,是为百姓办事的好官,他是不会骗大家的。接下来的建州,也会一天比一天好,大家的日子,也会一天好过一天!"
说完这些话后,那士卒率先鼓起掌来,其他几个士卒也跟着鼓掌,接着周围的百姓似乎也受到了他们的感染,也渐渐的开始鼓掌,掌声慢慢的汇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