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一说太监,明朝和清朝的太监是不一样的,明朝的太监在入宫之前净身时,都只是剔除淡淡,并不割掉小鸟,所以明朝一直以来都有一支净军。)
谁都想不到太子朱慈烺罢读了,不仅不读书了还把四书五经批了个一无是处,让整个钟粹宫都跟着一块读新学。
朱慈烺放弃儒学,提倡黄毛夷人的学问,这一下就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
更加想不到的是,大明皇帝朱由检竟然默许了太子朱慈烺的这种行为。
结果有点严重,皇帝与朝臣对立,皇帝为太子顶了雷,理由是太子要练兵没时间读书。
明朝的太子中什么样的奇葩都出现过,他们不仅都各有特点,还有一个特别大的相同点,那就是读书少。
不说远的就说木匠皇帝朱由校,朱由校就没读几天书,别说写文章了,就是最普通的圣旨都不会写。
可想而知,皇帝老子都不喜欢读书,怎么可能会费心的督导皇子们读书?
清朝就不一样了,每一位皇子都是读书刻苦,但凡能成为皇帝的,棋诗书画都能拿得出手。
清虏入关后处处都在学习模仿前朝,表面上是排斥汉人,骨子里却是想要融入汉人国家。
所以清初的皇帝全都提倡汉学,清虏刚入关朝中大臣就有了汉臣身影,到了中后期嘉庆生母都是汉人了。
个人觉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从明朝的开国皇帝开始就没读过多少书,再就是明朝得国之正千古未有,肉烂了在锅里,不管谁做皇帝也都是明人。
而清虏虽然得到了国家,却是抢掠而来,永远都不会真正的融入这个国家。
每他们时每刻都在小心翼翼,并给自己留着后路,万一不妙就逃跑,从骨子里看,他们自己也觉得是窃国之贼,能得大明绝对是个奇迹。
回归正题。
崇祯是真的支持儿子不读书吗?
其实不是,崇祯是在利用朱慈烺罢读的事情引起与朝臣的对立,其目的是要再换一批官员。
朱慈烺知道,张至发回京,这是要重新启用了。朱慈烺还知道,周延儒蠢蠢欲动,想要借着范复粹辞官的机会重入内阁任首辅,这要比历史上早了好几个月。
还知道,兵部尚书陈新甲私下里在皇上面前进谗言,说洪承畴不会用兵,他自己却是饱读《戚继光兵法》。
他讲解辽东战事,主张应该主动出击,先获得一个大胜,让皇太极心有胆怯,主动放弃包围锦州。
开始崇祯还很高兴,感觉自己终于任用了一个合格的兵部尚书,非常兴奋。
结果让陈新甲不要大而化之的讲大略,要他详谈作战方案的时候,这货就露馅了,根本就是屁事不懂。
不过这货的目的也达到了,让崇祯改变了对辽东的信任,接连下旨催促洪承畴主动进攻。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崇祯这疑人的老毛病是永远也改不了了,所以他对外催促作战的将士,对内准备重新启用一批他感觉能够信任的大臣。
“罢读!不像话,太不像话了,要气死本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