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标的问题之后,张安世并没有急着去解释。
因为对方的反应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毕竟对方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子。
不顾身旁朱标的疑惑和朱棣的急切,张安世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水之后,才开口说道:
“大哥,我只是说过将相权分开,但可并没有说过是分到其他的大臣手中啊!”
此时,朱标愈发的疑惑:
“那政务,又是谁来处理呢?”
不把权利分给其他大臣…难道最终还是回归到皇帝身上吗?
隔壁间,朱元璋与李善长听到张安世的话之后,对视了一眼,都是从各自的眼神之中看出了疑惑。
张安世的话,是有矛盾的。
这是一个极为明显的矛盾,甚至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因为对方前面分明说过,是要通过设立不同职位来分割宰相权利,但是现在又说不把权利分给大臣…
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这样最终的权力,又是回到了皇帝的身上。
感情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皇帝是掌握了权力,但问题是,这样的权力…如果一个国家的事务都需要由皇帝来处理的话,那么除非是当今…
李善长看了朱元璋一眼,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他意识到这样做的不可能。
朱元璋可以每天像是机器一样的处理公务,但并不代表大明未来的每一个皇帝都可以。
这时候,只听隔壁,张安世再次开口说道:
“很简单,撤裁丞相,设立内阁!”
“内阁?”
“二哥,这是什么?”
朱标和朱棣也是显现出了迷茫。
张安世露出了微笑。
内阁,是明朝的一个标志性的制度。
在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从而衍生出来的一个产物。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丞相的权能。
明成祖朱棣,永乐盛世的缔造者。
这是一位典型的马上皇帝,即使在成为皇帝之后,依旧没有停歇,收复安南,威震蒙古…
究其原因,或许是为了证明,因为他得国不正,准确的来说,他违背的老朱的遗愿,所以他才想要做一些大事,来证明自己做的并没有错。
这样的一位皇帝,自然是不可能对政务大包大揽,但又因为洪武帝撤裁了丞相,如果没有人去分担政事,他根本不可能马踏沙场。
于是,内阁制度应运而生。
“内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丞相的责任,国家的政务由内阁来处理,而内阁在做出判断和决策之后,交由皇帝决定。”
“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被分割到内阁的大臣身上,他们无法像是丞相那样一手遮天,而最终的决策权,则是在皇帝身上,他们则是去执行。”
这样一来,皇帝则只需要去决定要不要做,而不是去思考应该怎么做。
明朝的内阁制度,巩固了皇权,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在限制皇权,从明中后期来看,只要内阁之中的阁臣不出意外,那么哪怕皇帝再不靠谱,国家也能以一种低效率的形势照常运转。
不管是去修仙炼丹,还是自己一个人玩,又或者去当木匠…
这样的制度,与后世的君主立宪制有些相似。
只不过,内阁制度终究是封建王朝的产物,因此它的权力始终来自于皇权,所以只能作为皇权的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