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村口。
谷翊直奔村头左侧的里正家而去。
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已普遍实行不怎么完善的郡县制。
此前,卫国因倒头附庸秦国,从而惹怒魏国,引来了灭国之祸。
而后沦为魏国封君,彻底沦为魏国的附庸。
早在卫国附庸秦国的时期,或许是为了再度崛起吧。
卫国效仿秦国,于全国范围内,实施秦国的乡里制度,以五家为伍,两伍为什,十什为里,十里为亭,十亭为乡。
但,卫国终究不是疆域庞大的秦国。
乡里制度,空有其名,而无其实。
就好比眼前的泮源村。
村内明明只有三十六户人家,却背着实有百户人家的一里之名。
倒不是里正或是上一级的亭长弄虚作假。
而是整个卫国朝廷的官员,都是如此。
因为他们奉行的乃是君王的几近明示的命令。
为了给他国种下卫国人口较多的映象。
卫国的户数,按照男丁的数量多寡而变化。
泮源村三十六户人,不多不少,刚好一百个男丁。
其中甚至包括了几岁的孩童。
因此,才有了三十六户人一里的情况。
而这样的情况,整个卫国境内,比比皆是。
当然,卫国没有像秦国一样,强迫家中有多个男丁的百姓分家。
虽然卫国在户数上举国作假,但是在有多个儿子的家庭分家这方面,十分宽容。
反正不管你们分不分家,只要有一个男丁,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
分与不分,区别不大。
强迫百家分家,也就没什么意义,还不如给百姓留个亲民官的映象。
……
“什么?小先生你要教村里的孩子识字读书?”
里正家,刚刚五十岁,在这个年代已是高龄的里正许理震惊发问,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问话时紧张的甚至全身都在颤抖,生怕听见否认的话。
学问,在这个年代,与人上人是可以直接划等号的。
这儿,不得不再说一次,卫国效仿秦国官制,只是空有其表。
像秦国以吏为师这一点,卫国还是没有学来。
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不到。
国内的读书人是有数的,其中大多数又都是贵族和世族。
贵族和世族维护巩固自己地位的关键,就是家传的学识和收藏的书籍。
为了自身的地位,各国的贵族和世族无不想法设法垄断学问。
哪会干出把学识传授给无名无姓的普通百姓的事。
加之,卫国被魏国灭国后,又沦为了魏国的附庸。
岂敢实施魏国否定的“以吏为师”。
所以啊,当谷翊说明自己的来意之后,许理才会显得如此激动。
谷翊无奈摇头:“不是,我的意思是,我提供书卷,由你来教。”
即便是被否认,许理仍雀跃不已。
他哪能不明白,书卷的重要性。
“可是,我认识的字……”许理从书卷的兴奋中脱离,心神回归现实后,瞬间变得十分颓废。
作为里正,乡里制度中的底层吏员,他肯定识字。
但识字真心不多。
“没事,我教你。”谷翊摆了摆手,很是大气。
不待许理接话,说起他的布局,“……”
简而言之。
就是他教里正,里正教什长,什长教伍长,伍长教伍内青少年孩童。
一卷书卷一卷书卷的来。
许理嗤笑一声,道:“小先生,咱们乡里就这么个情况,一里哪来的十什长、二十伍长,我这个里正,不过也是个凑数的。”
“没有,里正就不能让他有吗?”谷翊反问道。
“小先生的意思是……”都说人老成精,诸侯国互相攻伐的乱世中活到现在的许理,五十几年光阴,可不是在这偏安一隅的泮源村中渡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