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他向众人拱手道:
“诸位!我乃常山赵子龙,八年前前去幽州投靠公孙瓒,本意是为了剿灭东北的乌桓人。”
“不想我离去这几年,诸位竟被恶官蛮夷蹂躏至此,云实在是痛心疾首!”
周围百姓一听赵云这么说,纷纷潸然泪下,情难自禁。
一个个的掩面痛哭,感叹自己的命怎么就这苦?
赵云便守在一旁,静静地听他们诉苦。
这些百姓本就出身低微,而赵云作为一个军官却愿意放低自己的姿态。
能跟他们这些百姓合在一处,再加上“老乡”的身份加持。
不到半个时辰,周围百姓已经纷纷对赵云好感倍增。
赵云见大家都已经愿意接纳自己,便开口劝道:
“乡亲们,常山郡丞如此横征暴敛,欺男霸女。”
“纵然将来不死于军阀混战,也该死于官吏压迫。”
“与其坐以待毙等死,不如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茫然失措。
“赵郎,我等皆乃穷苦出身,只求吃顿饱饭便可。”
“哪有资格掌握自己的命运啊?”
赵云眉梢一挑,大声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无德者不足以坐高位,这常山郡丞于社稷有何功德?”
“敢作威作福这些年。”
“我欲就地起事,取而代之,谁敢与我去?”
众人闻言大惊,第一次见有人把造反说的如此大义凛然,清新脱俗。
赵云问完,并没有几个人响应。
毕竟这种杀头重罪,不到万不得已肯定没人愿意冒险。
但赵云并不急,而是立在原处静静地等。
等一个人。
三人成虎,墙倒众推。
只要一个人站出来,根据“从众”效应,其他人也会跟着站出来。
“我去!”
人群之中终于站起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他眼神坚毅,典型的热血青年。
明显是被赵云的一番热血沸腾的演说给打动了。
他相信跟着赵云一定能够出人头地。
“我也去!”
果然如赵云所料,一人响应,其余人便会跟着响应。
起义的人群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周围人群纷纷被煽动,即使是不想反的,也都跟着举手要反。
因为大家都在呐喊,他不站起来跟着喊就显得自己是异类一样。
“军师,何时可以动手?”
赵云见人群都已经调动了起来,有了群众基础,便有了造反的条件。
于是询问一旁诸葛亮的意见。
诸葛亮说道:
“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
“事不宜迟,今晚即可动身。”
“迟则生变。”
赵云点头同意,对一旁的张辽吩咐道:
“文远,你去挑选十来个精壮之士,随我今晚举事。”
张辽神情一诧:
“主公,为什么只带这点人手?”
赵云解释道:
“兵不再多,再精。”
“人越少,行事越方便。”
“三百个人齐出,叫张英反而有防备了。”
“倒不如选少量军士潜入城池,擒贼擒首,余众自溃。”
张辽拜服,叹道:
“明公高见。”
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实践起来却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与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