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海军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战斗力的,需要很多年不断培养,还需要购置数艘军舰形成舰队。
这样一看,培养海军可比陆军费钱多了,一艘巡洋舰动辄几百万银元,有这闲钱组建几个陆军师不好吗?
现在日本军舰临近胶东,一时间陈耀文心里也颇感麻烦,现在回去70年代买军舰也来不及了啊,到底该怎么办呢。
天色将明,警察部队在追击下一路溃退至四方码头。
而胶东军队第1团则是进入了四方、沧口租借地区。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后,大批日本人移居青岛,至1922年底,在青岛的日本侨民有2.4万余人。
这片租借地区从1916年便被日本殖民,目前有六座纱厂,等到了1935年,日商先后在青岛市郊的四方、沧口地区开设工厂,纺织厂数量增加到了九座。
与之相对,华资纱厂仅有‘华新纺织’一家,与日资纱厂形成了“九对一”的产业格局。
几大纺织工厂的建立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吸引了青岛市郊及鲁省腹地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
可以说纱厂改变了青岛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也促进了四方、沧口纺织聚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鲁省是民国北方重要的产棉区,原料供应充足,能为纺织工厂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
但日商资本收购棉花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正常价,而是利用自身垄断性质不断压价,所以种棉花的农户被称为“棉奴”。
而且在日商纱厂的工人生活十分悲惨,遭受着日本厂主的打骂和污辱。
日本厂主经常用鳄鱼皮钢丝鞭毒打工人,许多童工被打得死去活来。
不仅如此,日本人还肆意在班的华工脸盖脸戳、做印记。
四方、沧口等地工业高度集中,全都是鲁省华人的血泪凝成。
而日商资本所设工厂遍布火柴制造业、榨油业、化工业、烟草业、漂染业、机械制造业等几乎所有工业部门,其主要投资者就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这是一个殖民剥削组织。
陈耀文在租借地区里面简单逛了一圈。
日商所划定的地盘全是沿着胶州湾海岸线而建设,而胶济铁路末端正好环绕胶州湾海岸线。
无论是从港口运输,还是从铁路运输都十分便利。
在租借地区里面产出的工业品,用胶济铁路运输到内地贩卖;而在内地矿产原材料,则是通过胶济铁路运送到工业区加工。
一条铁路不仅是鲁省的交通大动脉,还是经济大动脉。
好在自己提前一步让人控制住了胶济铁路,否则张宗昌能够从济宁一路打到青岛来。
在铁路和港口周边有很多大型仓库,打开后里面全是各种各样的工业品。
堆成山的火柴、成捆的纱锭、一桶桶豆油、一摞摞肥皂、堆满半个仓库的豆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