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朱厚烇最近一直在招揽各种工匠,工匠们也乐于托庇于王府之下,因为这样就可以免除官府的役使。
明代沿袭了元代的匠户制度,对匠户的盘剥很重,而且经常要全家老幼都要参加生产,而且世代相继,地位低微,收入也比较低。
匠户隶属于工部﹐分轮班匠﹑住坐匠二类。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
而如果能托庇于王府之下,那就不用去应役了。
而且荆王府每个月给工匠的报酬也挺丰厚,此消彼长之下,工匠们都乐于来荆王府做活。
这么多的工匠工正所也放不下,好在荆王府在蕲州产业很多,放下这么多工匠还是很轻松的。
之所以招揽那么多的工匠,是因为朱厚烇开始为建立荆王府的第一家工厂做准备了。
这一个多月以来,朱厚烇一直都抽时间把手艺最好的工匠集中起来培训,去把标准化的理念传递给他们,同时也统一了计量工具,提高了计量工具的精度。
就是为了建立工厂做准备。
因为工厂和家庭手工业还是不一样,如果不能做到标准化,那维护的成本会很高,也会造成工厂的出品规格很乱。
而今天朱厚烇终于觉着时机成熟了,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能力。
朱厚烇开始着手制作珍妮纺纱机了。
在纺织行业,纺纱是一件比织布更加麻烦的事情,会耗费比织布更多的人工,纺纱就是把棉花、麻、蚕茧等纺成纱线。
在后世的历史上,随着飞梭织布机的出现织布的效率大幅提高,棉纱也就有些供不应求了。因为织布需要的棉纱,却还是依靠众多家庭手工业的纺车慢慢纺出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人詹姆斯·哈格里夫在1764年发明了一种新式纺纱机。和原来的纺纱机不同,这种纺纱机将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個纺轮带动,极大的提高了纺纱的效率。
哈格里夫以女儿的名字命名了这种纺纱机,这便是闻名世界的珍妮纺纱机。
明代也有多锭的纺纱机,但是这些机器依然横置纱锭,最多只能排列五个纱锭,实际上大明市面上的纺纱机大多都是4锭的。
珍妮纺纱机作为工业革命开启的标志性发明,它的图图纸、实物图、分解图、运行示意图等等自然经常会出现在各种科普读物上出现。
有着超强记忆力的朱厚烇则把记忆中有关珍妮纺纱机的东西都翻了出来,互相印证,受过标准理工科教育的他自然也不难理解其构造原理。
所以他召集了手艺最好,也最信任的几个工匠分别打造珍妮纺纱机的各个部件,最后在他的指导下把各个部件组装,花了两天时间便做出了一台三十二锭的珍妮纺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