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莲娜摊手道:“徐不会那没有办法,我们还是看会书或者睡一觉。”
徐得庸笑了笑道:“虽然我不精通你们说的‘大老二’,但会一种相对更简单的。”
“哦!”陈雪茹美眸不由看向他,忍不住露出一抹好奇之色。
伊莲娜欣喜道:“我喜欢简单的玩法,徐你可以讲一下规则吗?”
徐得庸点点头道:“当然可以……。”
扑克牌这个名称音译自‘poker’,而Y语中的poker实际上并不是指牌具,而是‘下注比牌组大小、赢家通吃赌池’的赌博玩法的通称。
五十年代中国的扑克牌打法相对很单一,一般就是“打百分”,“锄大地”和由“锄大地”演变而来的“跑得快”等。
锄大地又被称为“大老二”“锄大D”,应该是所有跑得快类游戏的鼻祖。
后来的争上游、捉黑叉、掼蛋、斗地主等游戏全部是锄大地衍生玩法。
到六十年代中期,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地方官员,直到平头百姓,都喜欢打扑克。
扑克被戏称为“54号文件”,遵循学习贯彻,完全彻底,自觉自愿的原则。
当时中国人口为七亿,扑克中有一幅名联:七亿人民七亿抓(扑克牌),万里江山处处打(扑克牌)。
可见在娱乐相对匮乏的年代,打扑克多么招人喜欢。
没错,徐得庸要说的就是我们现在常玩的斗地主玩法。
斗地主开始叫作‘二打一’,关于具体起源的有几种说法,比较流行的是出现在九十年代湖北,由职业扑克专家根据“跑得快”改编的,然后借助网络传播开来。
徐得庸把陈雪茹的拿出的扑克拆开,讲解‘二打一’的玩法。
不能叫斗地主,不然他们玩牌的时候‘地主’能不能赢?
嘿,你说地主赢了?什么居心!
徐得庸讲解的时候,上面的三个女子也是忍不住侧耳倾听。
等徐得庸说完,陈雪茹忍不住‘嘁’了一声道:“这还不是和江浙一带‘跑得快’玩法差不多。”
伊莲娜却道:“这种玩法好,简单易懂,我感觉我已经会了。”
陈雪茹闻言,才‘勉为其难’叹了口气的道:“那好吧,既然伊莲娜同意,那我们就玩几把看看!”
于是,三人围着中间的小板桌开始打牌。
开始几把还有些不熟练,不过很快就上了道,相互之间产生配合。
不管是陈雪茹和伊莲娜配合‘二打一’徐得庸,还是徐得庸和两人中任一配合打另外一人,都能产生很好的生理……呸,化学反应!
以徐得庸的段位,一开始完全是在逗两个娘们玩,期间赢赢输输,两个娘们还越来越上瘾。
伊莲娜提议要来点彩头,哪怕是一分钱,不过被徐得庸和陈雪茹拒绝,国家禁赌,在火车上众目睽睽之下还是别整事。
徐得庸不怀好意的提议‘弹脑瓜崩’,也被两个娘们直接拒绝。
最后陈雪茹的提议得到伊莲娜同意,将泡水的茶叶粘在脸上。
哎,这娘们真浪费!
徐得庸无奈只好贡献出自己的搪瓷杯盖,倒了点水和茶叶。
小样,今天爷就让你们满脸都是……!
……
感谢“西夏伯爵”100阅币的打赏
感谢“我喜欢在秀”100点币的打赏
感谢“书友141020011907791”“爾心肝寳赑”等兄弟的月票
感谢兄弟们的每一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