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朱元璋虽然覆灭了元朝,却没能一网打尽,仍有不少元人在北方时常南下扰乱民生,威胁着明朝的统治。】
【为此,朱元璋结合古往今来的史实,决定采取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结合制度,由官府治理百姓,而藩王负责军事,拱卫朝廷。】
【这样就不会出现地方政府听调不听宣,地方军队起义造反的现象,二者相互制衡,又彼此约束,极大的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
【他先后分封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大塞王,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的漠北边防线上。而这些塞王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陆续继承边防重地,成功驻守边关,外敌无一能进犯大明内部。】
【洪武二十年开始,朱元璋也让皇子们逐渐开始接替前往边塞,让他们尽快熟悉边塞的军队体系。】
-----------------
唐朝,武德九年。
李建成不由得将自己当初的情况和朱元璋对比,他起步之初也确实能力有限,需要李世民去给自己四处征战,可如果自己也将李世民封到边疆....
不行,万万不可,他很快从幻想中清醒。
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那些塞王没有造反之心,且只有军权。可李世民什么能力他自己再清楚不过,还不如放在自己身前,方便哪天彻底解决隐患。
【朱棣登基后自然也清楚要削藩,可他自己就算藩王出身,也清楚藩王的作用,他对削藩定了的基调是能削,但不能动边防的藩王!】
【可边塞终归是一個国家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怎能全权交给藩王?那派出将领?万一出现唐朝藩镇之乱该如何是好?】
【没法子了,自己上就是朱棣为大明交出的答卷,帝王亲自坐镇北方,武将齐聚于此,很难一家独大,文官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危,也不会刻意去打压武将,双方的争斗在无形中被限制在了一个范围当中,即要保证边关防守!】
【皇帝在,皇陵在,朝廷众臣乃至他们的家眷无一例外都在北方,都在边疆,一旦斗争到影响边关,倒霉的只能是自己,没有人会对自己的安危视而不见,每个人压力都很大,却也是极为有效的方法。】
-----------------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眼中已然没了玩笑的神色,:“藩镇之乱,是藩地,也是镇,看来边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啊!军队都已经是地方的私家军了!”
魏征再度不怕死的上奏道:“陛下,恐怕不止如此,地方可完全把控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怕是只知地方不知朝廷了。”
李世民的脸皮不由得抽动了一下,只能心里劝自己“他是魏征,一贯如此,不必动怒,说到也不无道理,可就是让人大动肝火啊!”
【历史证明了朱棣迁都的正确性。】
【直到明朝灭亡共276年,北平从未像唐朝一样六次陷落,乃至到了最后,明朝也是被农民起义灭亡的,外族不得踏入半步。】
-----------------
明朝,洪武十三年。
所有人的心咚咚的跳着,大殿里有一种无名的怒火,是朱元璋的,他平静的声音充斥整个大殿:“原来是农民起义啊,巧了,我也是农民。”
所有人都听出来那平静的背后有多么的波涛汹涌,朱元璋自己就曾是农民,差点被饿死。
他很清楚农民有多么的温驯,除非真的连一口饭都吃不上,他们才会迸发出无敌的力量,可未来的大明居然成了他这个老祖宗曾经最痛恨的了吗?
官员、地主、豪绅,他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心中的血逐渐冷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