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汤圆的材料很简单,糯米粉,黑芝麻,猪油,白糖。
杨真住的客栈已经人满为患,厨房一刻都不能停歇,他只能与医馆的荆馆长沟通,借厨房一用。
正月十五,医馆学徒,大夫都回家过节,空荡不少。
荆馆长一听,爽快答应。
陈情与杨真一同穿好襜衣,站在案台前揉搓糯米粉。
“做汤圆的糯米粉要用热水和,烧开的开水,放置半盏茶左右的时间,分两到三次加到糯米粉里,边加边用筷子搅拌均匀。”
“糯米粉成面絮状,就可以开始揉搓了。”
杨真细心教导陈情:“揉的时候一定要用力,不然面会很散,做出来的汤圆口感不足,容易破皮。”
陈情听着杨真的话,学着杨真的动作,揉搓着手里的糯米面团。
杨真的手很巧,眨眼的功夫,手里的糯米面团就变得光滑细腻,韧劲十足。
陈情的,却是软软趴趴,颗粒状明显。
杨真拿过,说出陈情的错误以及力道的把控。
没一会儿,刚才还劣质的面团就化腐朽为神奇,跟他的面团一样光滑得能反光。
杨真将两块面团洒上少许糯米粉,放在一旁,用竹篓罩住,等待醒面。
陈情把洗好的黑芝麻捞出,控干水分,端到灶台边。
天寒地冻,灶台虽然留了火种,但生火有些慢,好一会儿,才看到火苗点燃柴火,冒出火光。
杨真将洗净的大锅摆上灶台,等锅预热完毕,将黑芝麻倒进去,翻炒煸香。
黑芝麻的味道本就浓郁。
经过一番煸炒,味道更加醇厚,仿佛在他们身边放大。
芝麻独有的微苦的甘、微甜的香,一一渗入他们呼吸。
“好香啊。”
陈情赞叹的话还在口中,却听到另一个声音发出与他同样的感叹。
声音来源于厨房门口。
只见汪佑宁、许石岳、赵文谚穿着冬衣,立于门口。
身后是雨后初晴后,天边一抹澄澈的蓝镶嵌于翘脚飞檐间。
“看来我们来早了。”
许石岳说。
“既然来了,就要一起帮忙。”
杨真笑着回应。
汪佑宁卷起绣有苍松劲竹的窄袖,道:“那待会儿我可要多吃两个汤圆。”
赵文谚眨巴眨巴眼睛,看向陈情:“我与留真亲如手足,他做了,便是我做了。”
“那可不行。”
陈情将黑芝麻盛进碗里,拿到赵文谚面前,“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我就不为难你,你和石岳一起,把这黑芝麻磨成粉吧。”
“也行。”
赵文谚端起碗。
磨粉而已,也不是什么辛苦活。
许石岳撸起袖子,“磨完粉可不许安排别的了。”
“当然,一人只做一件事嘛。”
陈情促狭叮嘱:“只是粉质要细腻,摸起来的时候轻薄如雾,大概反复磨十遍就够了。”
“哐当”一声。
许石岳被脚下翘起的一块石砖绊倒,笨重的身子扑到一旁放锅碗瓢盆的木架上,撞翻几个铜盆,跌落在地。
“哈哈哈哈哈。”
看到如此狼狈,众人笑了出来。
...
...
有了汪佑宁三人的帮忙,汤圆很快就做好了。
先煮了一锅。
端到医馆的内堂。
荆馆长和杨母坐在圆桌边,看着鱼贯而入的五人,笑得合不拢嘴。
“荆馆长,您尝尝我们做的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