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一省之长都被逼的没有地方办公。
想要用钱一毛没有。
这也更加让李雪生痛恨周有昆这个北洋军阀。
但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
周有昆的部队可以控制整个三秦省,而他李雪生呢?
说起来你是省长,但是谁认啊?
你一没有根基,二没有话语权。
报社,军队,财税银行,都没有你的份。
哪怕有一些不是周有昆的嫡系,也不敢轻易投靠李雪生。
没办法,实力不如人,李雪生和韩作宾只好继续想办法。
督军府。
“大哥,这位是部里的许处长,这位是交通银行的周维新经理。”
“周经理,这位是你的本家周有昆督军。”
周有昆派去和弥尔尼壬商议借款修铁路的曾广志来了,不过借钱的事情还没有谈成。
其实也正常。
袁大头时期他是全国名义的统一大总统,就算这样借钱也困难。
但是部里的许俊人对于老首长肃亲王艾堂就任的三秦省提出自己借钱修铁路很感兴趣。
毕竟是自己老首长,再加三秦陕督周有昆则是皖系督军。
于是许俊人派了个处长,联系了交通银行过来看看,怎么合力把铁路修了。
他是交通总长,交通方面出了成绩也是他得功劳嘛。
周维新也笑着和周有昆打招呼,论家谱还是本家出了五服的一个堂哥呢。
实际陇海铁路很早就提出来了。
晚清时任三秦巡抚曹竹铭(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调补湘南布政使,旋擢三秦巡抚)试图借豫南修筑汴洛铁路契机,为三秦修筑铁路分得一杯羹。
这成为修建陇海铁路的最早动议。
同时,曹竹铭提出建议,洛市至潼关段由河南督办,陕境潼关至长安段,由三秦自筹银两兴建。
长安以西与甘省商议,同时并举,一起衔接。
对于潼西段所用资金,拟通过采取土药加厘,盐斤加价和积谷改捐三项办法筹集资金400万两。
后因豫南对洛潼段尚无定议,甘省无力修建,久议无成,曹竹铭提出筹集资金的三项办法亦难实行而作罢。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十七日,曹竹铭奏请官商合办潼西铁路,成立三秦铁路有限公司,招商股一半,计200万两,至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只征得商股64万两。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九日,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干线统收归国有,七月六日宣布潼西铁路商办无效,改为官办。
当年十月,发生辛亥革命,清政府已无暇顾及筑路事项,所有设想旋即随风而去。
整个陇海铁路线只有汴洛段183公里告成。
民国成立后,构架近代管理制度之余,实业救国呼声再起。
孙大炮在其《实业计划》中提出,“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
并预计在全国兴修16万公里长度的铁路。
于是,大力兴修铁路再次成为实业救国的关注焦点。
民国元年(1912年)九月二十四日,京城政府财政总长、交通总长与弥尔尼壬铁路电车公司代表陶普施在京城签订陇秦豫海铁路全线借款合同。
之后又与红毛番再签借款合同。筹到的资金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延伸修筑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