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他身为大修,距离渡劫仅一步之遥,那些宗门宿老,对他只有敬,却无畏。
虽说言行恭敬有礼,但他能够明显感觉到,与现在情形很不一样。
两世为人,这等敬畏之感,出现在如此老朽的身体之上,倒让他内心有些微惊奇。
不过,这般敬畏,他做事便可随意许多,对于国运的转交,极为有利。
违背礼法?
臣工反对?
兄长记恨?
可是……
“朕是皇帝,千秋一统,说一不二。”
他的语气非常平淡,但在寂静的奉天殿中,有如雷鸣般炸响。
朱棣的瞳孔剧烈张大,望着身处帝位的爹,心脏剧烈的跳动着。
爹不是在试探,而是真的要将自己,推到太子的位置上。
他清楚爹的性格,城府极深,每一句话,都可能蕴藏着深意。
但……
如此强调皇帝的地位,在爹身上,还是头一回。
这是让他不用担心,一切后顾之忧,爹都会扫平吗?
朱棣艰难的吞了吞口水,缓缓跪倒在地,喉咙因为紧张和激动,发出的声音有些干涩。
“朱棣,领旨!”
一个影响到整个大明王朝兴衰的决策,在无声无息之间,在泛黄烛火摇曳的光影下,在一群太监的注视之下,宣告确立。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宽大僵硬的龙椅坐着并不舒服。
他的目光,扫过跪伏在地的朱棣,扫过大殿外阴沉的天色,似乎在遥望着万里江山。
国运的转交,他终于走出了第一步,只不过他并未感受到国运的离开,反倒感受到国运有昂扬的势头。
就像是一条苍莽的巨龙,随着他的暮气沉沉染上了几分暮气,又因为太子朱标的薨逝,多出几分衰弱。
但就在刚才,父子二人就太子之位,做出了口头的承诺之后,这份有所损伤的国运之龙,重又变得生龙活虎,多出了新生的朝气。
此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最好的征兆,意味着大明天下,马上又能够更进一步,创造出更好的盛世。
但是对于朱元璋而言,并非是好消息,国运并未离开,反而更加庞大,这意味着他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转交国运。
而且,口头承诺的太子之位,并没有转交出太多国运,显然他还需要做更多的准备,比如说某些盛大的仪式。
还有文武百官,天下臣民,都需要知道,这个庞大的帝国,现在有了新的储君!
此事无法操之过急,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做准备,而且,有些事情,还需要这个朝堂上的官员进行商讨。
虽说对于国家的人事安排,朱元璋并不了解,但近些日处理奏折,多少还是知道些基本概念。
若要议事,大抵是逃不过六部的最高长官,至于丞相,这东西似乎早被这具老朽的躯体废除。
他觉得奇怪,世间还会有人喜欢多做事情,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不过眼下并非是细思这些事情的时候,他直接开口:“宣六部尚书及翰林学士刘三吾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