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田,案比,物价,盐铁,剿匪’
皇帝在丝帛上写下了如今暂定的五步走,郑而重之的挂在床榻前的屏风上。
清田不是简单的清丈工作,其中很多大户的田地收回都得靠人尚书令一双官靴踩上人家的门槛才行。
案比也还需要等地方州郡的上报,根据上报的数据制定政策的基调。
“秋冬肃杀,也该杀人了。”
皇帝放下笔墨,从座席上缓缓起身,缓步走到竹帘边。透过竹帘的间隙,他感受着阵阵凉风,看着那巍峨的南宫。
云台高,兰台也高,从嘉德殿望去,这两座建筑完全迥异于低矮的宫殿群,只是自皇帝登基以来,兰台还偶尔有去,但云台却从没去过。
微风荡起,点点夜里积聚的雨水缓缓滴落,溅射在竹帘上,又溅到了皇帝脸上。
掀起竹帘,看了看天色,阴沉的像是要垂下来似的,即使昨夜已经下了一场雨了,但今日仍旧阴沉的可怕。
“一场大雨要来了。”
皇帝忽然记起,在历史上的董卓似乎就是以这个理由罢黜了丁宫的,可惜,如今是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董卓虽然可能还会有小动作,但对于朝廷是很难造成威胁了,朝廷无力讨伐凉州,也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而且凉州如今可不是一团和气,韩遂,边章,马腾等人跳得飞起,谁也不服谁,董卓看了这场景也得直呼脑袋疼!
羌人来了都得耕五亩地在再走。
昨日是九月初五,常朝如故,一如既往的讨论着一些小事,要么是廷尉定罪请皇帝批复,这种事都是先呈报了尚书台,尚书台早就交给皇帝看过,皇帝也都一一批复了的,要么是郡国事宜上报,太常请皇帝批复,这都是常制,皇帝只需要当好工具人点点头就行,话都不用多说。
旁边的谒者会为皇帝传达意思。
大事小议,小事大议,这是汉家官场里默认的潜规则,自尚书台成立以来就有了。
“国家。”
郭胜来到大殿外,恭敬的退了沾满泥水的靴子,进入殿内禀报。
“嗯?”
难得一时清净,皇帝正准备偷个懒往唐美人那去吃个午饭的时候,郭胜就进来扰了皇帝的清净。
“尚书令上奏,令奴婢传递陛前。”
皇帝思忱一番,还是决定不耽误大事,道:“拿过来。”
先是一番请罪问安的恭敬之语,随即进入正题,雒阳名望愿意献出所开垦的田地,请皇帝下诏予以褒奖,为了防止皇帝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何颙还特地举了千金市马骨的故事。
皇帝明白这是何颙向雒阳名望的妥协,也不生气,对郭胜吩咐道:“告尚书台诸官,如尚书令颙书。”
郭胜闻言在奏疏写道:“天子曰可。”
于是将这道奏疏下发尚书台,由尚书台制诏,封赏众人如仪。
何颙如今上了这道奏疏,也就意味着何颙的事情也就快干的差不多了,两个月的时间,效率算是很高了。
“尚书令有功于朝,不可不赏。”
于是又令郭胜制诏,在这一封诏书上,将何颙大肆奖赏夸赞了一番。不仅令太官赐食、赏玉具剑、命乘安车代步,还擢其子为议郎,品秩六百石,忘了说了,袁术也是六百石的议郎。
这就相当于,六百分,尖子生的袁术和三百分,随便一考的何颙之子上了同一所大学,袁术觉得很淦。
皇帝来到东阁时,东阁里的宫女、宦官正要行礼,皇帝制止了他们的行为。
“贵人可在东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