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政儿怎么说。”
嬴策在原位等待,顺道批阅其余事宜。
原有轨迹不变的话,赵国想保住都城,乃至避免亡国。
表面上假意求和大秦,实则在暗中备战,积极寻找外援。
然后,给大秦来了一次狠的,续上一小波命。
“阿父,我大秦的后勤,足以支撑前线继续打,不能答应赵国的求和。”
片刻,小嬴政给出了回答。
“前线军队作战三年,再打下去,他们撑得住吗?”
嬴策反问一句。
倘若他直接说出重点,帮助看到事情的本质,成长潜力将大打折扣,反而害了后代。
因此,唯有通过引导教会政儿。
“三年的作战,多有对峙,士气正值高涨之际,可以打。”
小嬴政每天的功课,不是死记硬背。
“说对了,不能答应赵国的求和。”嬴策说回刚刚的话题,“但是,政儿你漏了一点。”
“阿父请说。”
小嬴政左思右想,找不到有遗漏的。
“不明确表明答不答应,先拖着,为前线将士的攻伐,争取时间。”
答应求和等于停战,达不到嬴策的战略目标。
确切说,答应求和的时机不对,他不做亏本买卖。
“等后勤支撑不住,再答应赵国的求和,留了余地。”
小嬴政由此联想。
无论答应与否,主动权在大秦手里,可进可退。
“正是,根据后勤压力,灵活变化。”
嬴策点了一点头。
“观察力还是不够。”
小嬴政想道。
“说说韩国。”
嬴策继而说道。
“三年前,依照规定的时间,准备把上党地区交给贵国。”
“不料赵国威胁,恐于他们的军力,不得不献上上党的地图,破坏了秦韩之间的关系。”
“带来的误事,请贵国见谅,愿受提出的惩罚。”
小嬴政依话念出。
“韩国不及时交出上党地区,反而给了赵国,引发秦赵大战,懒得理会他们的求和。”
嬴策的目光放在政儿身上。
“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在我大秦东出路上,少了一大劲敌。”小嬴政一顿,“即便及时交给大秦,赵国也不肯,这场大战不可避免。”
持续三年的长平之战,他研究好一段时间,得出来的结论。
“是这样没错。”
嬴策示意说下去。
上党地区有利大秦,便捷的东出天下,却是让赵国,时刻受到兵锋的威胁。
双方看似争上党,其实争得是国运,争得是未来!
大秦输,赵国取代原来的地位,反之赵国输,大秦的统一之势形成。
“答应韩国的求和,释放一个信号,大秦拖着赵国,盖因态度不诚恳。”
小嬴政把拖着赵国一事,相连起来。
有了韩国的成功求和,给了赵国一点希望,不至于选择放弃。
“不仅如此,韩国的实力较弱,让他们用一些城池,钱财等作为惩罚…
“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实力,便于东出时一举扫灭。”
看政儿说完,嬴策这才说道。
“需要学的地方还有许多。”
一番参与国事下来,小嬴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政儿看得到这些,很可以了,比我强。”嬴策没夸后代,怕他自满,“是的,有待提高。”
“阿父,政儿会更加努力,提高自身的认知,学识。”
小嬴政说得格外郑重。
“为父相信政儿做得到。”
一味的严肃,教导都不行,嬴策适时的激励。
“唯。”
多余的漂亮话,小嬴政一个字没说,进步就是最好的回应。
相反,满嘴说得好听,看不见一点实际行动,无疑是没用的空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