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瑜陀耶城,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的首都,华人一般称之为大城,是以阿瑜陀耶王朝也称大城王朝。
此城位在曼谷以北六十五公里处,面朝湄南河平原,三面环水,拥有大量的名胜古迹,寺庙众多。
在南洋来说,人文历史和艺术价值,可以与此时还叫东京的千年古城河内齐名。
但,很悲剧的是,虽然阿瑜陀耶城三面环水,但河流却深而不阔,水流也不湍急,非常容易泅渡。
周围也没有多少高山峡谷作为依靠,方圆五十里内更无雄关守护。
如果把它放到中国历史上来形容的话,此城的地位就与北宋的东京开封府类似。
都是那种经济、文化、艺术相当发达的城市,可以作为经济文化和艺术中心,唯独不该是国都。
阿瑜陀耶城东,皇宫与崖差蒙空寺之间的一大片地方,矗立着许多与暹罗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这里就是阿瑜陀耶城的唐人城。
唐人城中最著名的府邸,自然就是出任武沙木罕副大臣(副军事大臣),掌握了一支三千人军队,封爵甘烹碧披耶,但因为没能到任,目前还被称为披耶达的郑国英之府邸。
当然,这府邸其实也不是郑国英的,而是他已故养父,王朝财政大臣披耶节悉的府邸。
在阿瑜陀耶王朝有一个惯例,自纳黎萱大帝击败缅甸复国的1600年左右起,掌握王朝财政大权的财政大臣,基本就由汉人担任。
因为在乾隆荣获泰国国父的美名之前,我万年不上朝的长短腿万历皇爷,就已经荣获过一次泰国国父之名了。
万历十年,1582年左右,东吁王朝攻灭了前阿瑜陀耶王朝之后,惯例开始骚扰云南,万历帝遂派刘綎等将前往征讨。
刘大刀在云南大发神威,把处于鼎盛时期的缅甸东吁王朝给揍的奄奄一息,被缅甸奴役的暹罗人借机在纳黎萱大王的带领下成功复国。
复国之后,纳黎萱深知大明之强大,于是开始大量接纳汉人进入暹罗,鼓励暹罗贵族和汉人通婚。
当时暹罗贵族阶层都以跟汉人结亲为荣,男的娶汉女,女的嫁汉男。
而汉人南下,多注重商贸,于是逐渐控制了阿瑜陀耶王朝的财政。
此后一百多年,只在第三十一位大王宋当王时期,财政大臣的职位由彭世洛总督之子赞楠担任过。
但这并未持续多久,华人先是集中四百人在宋当王出行过程中伏击他,企图干掉宋当王,拥立宋当王的兄长纳仁王子登基夺回财政权,只可惜没成功。
但失败之后,所有华商以及基本掌握财政部运行的华人中低级官吏又迅速团结起来,一起搞阴奉阳违,很顺利地就把赞楠给架空了。
而赞楠无法掌握财政部之后,王朝的财政状况迅速恶化,他不得不主动上书宋当王要求卸任财政大臣。
并推荐他的女婿,一位有华人血统的官员继任财政大臣。
而这位有华人血统的官员祖籍潮州澄海,姓郑。
他在就任财政大臣之后,把澄海郑家的族亲乡党,大量招到暹罗来经商从政。
其中一位名叫郑镛的远房堂弟尤其能干,很快就在他的支持下拥有了丰厚的家业,并在暹罗娶贵族大臣的女儿为妻,算是扎根了脚跟。
而这位祖上姓郑的财政大臣,正是吞武里大帝后来的养父,暹罗财政大臣披耶节悉。
郑镛就是郑信早逝的父亲。
同时,披耶节悉的母亲来自暹罗老牌贵族却克里家族,他年轻的时候还用过信莫(斯姆?).却克里作为名字。
后世杀死郑信建立却克里王朝的拉玛一世,就是披耶节悉舅舅的堂孙子。
也就是说,郑信的远房堂伯兼养父,是拉玛一世的堂表叔。
拉玛一世的祖母、母亲和妻子都有华人血统,他自己跟郑信一样,是一个纳真,即唐暹混血儿。
只不过拉玛一世是母系纳真,且混血很多代了,而郑信是才第二代的父系纳真。
后世记载说拉玛一世的母亲叫做道真,其实是以讹传讹,因为道真或者纳真不是人名,而是一种身份。
郑信与拉玛一世,两人同是纳真,自小就是玩伴,还能算得上是近亲。
暹罗与华人,就是这么爱恨交织在了一起。
府邸中,书房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带着一身水气的通,走了进来。
他就是后来的拉玛一世,此时他还没有获得銮这個相当于子爵的爵位,是以后世说他名字叫做通銮也是不准确的,他就叫做通,銮是爵位。
通今年二十九岁,相貌带着非常明显的壮傣人特征,头发浓密稍显卷曲中带着一点花白,肤色相对汉人更呈古铜色,鼻梁挺拔,眉毛也更加浓密。
那一点点的花白发则估计是身体内那些汉人血统,带来的少年白基因。
通的身材并不高大,甚至可以说有点瘦小,是以显得不太有攻击性,脸上随时带着和善的笑意,因此人缘极好。
在披耶达郑国英身边的伙伴和心腹中,通是最受大家欢迎的。
“披耶,王上又将您的请求给驳回了。”
郑国英苦笑一声,站起来将身后的毛巾递给通,语气温和中带着一些对于弟弟宠溺。
“擦擦吧,一会让诗诗煮一碗姜汤来,小心风寒入侵。”
对于相对矮小,可能只有一米六二三的通而言,一米七三四的郑国英要高大许多。
肤色上两人倒是差不多,或者说纳真二代的郑国英比通还要黑一些。
“好的父亲,我马上就去煮。”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穿着暹罗传统长筒裙,笑嘻嘻的从房门外探出一个脑袋回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