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监控,陈则先找最熟悉附近所有村情况的李阿姨打探了一下消息。
基本可以确定,这辆车不是村里的,而那个人的身影,李阿姨也从未见过。
当下,网络和城市交管信息系统已经十分发达了,通过对监控内车辆车牌号的查询,他们查到了车辆主人的部分信息。
姓孔,名不详,还有一个手机号。
游子是网络冲浪达人,他尝试用手机号为关键词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在这个姓孔的曾经在贴吧的一个讨论组里留下过手机号。
于是他们又顺着这个讨论组的ID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些他在网上分享的照片,其中有分享自己购买新车的用车体会,里面附上的照片便是监控录影里拍下的那辆。
车子应该是停在某个小区里,树荫繁茂,看起来绿化很是不错。
“咦!你们看这儿,是不是那个、那个、那个什么地方来着。”石壮壮指着照片背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有只露出小半个外立面的建筑。
十分好看的蓝色玻璃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透着几分现代艺术的气息。
“这是泺城市现代艺术中心,山桉路上。”
陈则之前任职的教育机构距离那里不远,他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只是他一直觉得自己离“现代艺术”四个字的气质挺远的,从来都没有走进去过。
那这么一说,这个姓孔所居住的小区,应该就在山桉路上,或者附近。
于是石壮壮开着车,领着陈则和游子沿着山桉路一路开,几乎拐进了每一个可以转弯的小道口,附近的小区更是挨个踩点。
终于在傍晚前,找到了符合照片中角度的小区——桉康花苑。
他们在桉康花苑里兜了一圈,未找到监控中的车辆,猜测那人应该是个上班族,此时还未回家。
三人索性找了个隐蔽的树荫下停好了车,就着炸鸡汉堡,学着电影里的警察一样开始蹲守。
石壮壮摸着拳擦着掌,朝着空气挥了几拳头,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这小瘪犊子终于要落到我手里了。”
不过很快,石壮壮的这种兴致就在等待中被消磨殆尽了,三个小时后,车厢里就满是石壮壮和游子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了。
陈则喝着已经不冰的可乐,望着被副驾驶框着的那小一块景色,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下来,小区的路灯亮起,暖橙的光晕照亮了小区居民们回家的路。
远处,透过小区大门外的路景,是他熟悉的。
山桉路地处泺城南,虽不是市中心,但也算比较热闹的地段。
八十年代,那时候还有福利分房的政策,许多学校的教师被集中分配在山桉路段,这也使得这条路开始有了某种带着书香的文化背景。
围绕着片区的几所学校,书店、文具店很多,以前山桉路小学门口的那条路,一排几乎都是小卖部和文具店,这些店家之间似乎也不怕争抢生意,就爱扎堆开。
但这是过去的光景了,这两年文创店开始新起,书店的门面变小了,高级文具的店家变多了,一些小卖部被淘汰变成了24小时便利店。
每隔几步路,就有一个小资调调异常浓厚的咖啡店,店门口还喜欢摆一些雅致的大型物件,来吸引路人拍照,然后进去品味。
久而久之,山桉路便成为了一条,书香与咖啡香混杂的下午茶之街,泺城现代艺术中心,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址的。
由于市重点山桉四中便在附近,陈则之前供职的沉香教育便也开设在了这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