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童谣说,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
东都洛阳历经两百年,气数已尽,我夜观天象,见帝气旺于长安。
所以太师决定护驾西幸,迁都于长安,那么,各位百官公卿们,都快快准备,促装起行吧。”
李儒面无表情的说道。
李儒的话,可谓是一声惊雷,在座的所有公卿大臣,都被董卓此话,震撼的面无人色。一位大臣从位起身,站出来拜道:
“丞相,自从我朝光武中兴直至黄巾之乱时,两百多年的纷争加黄巾之乱后的连年兵戈,早已将长安化为一片断壁残垣,丞相如果西迁长安,犹如弃宫室而就瓦砾,万万不妥啊,恳请丞相明察。”
不说近在咫尺,即将解救洛阳的袁绍盟军,就算为了大汉考虑也绝对不能穹迁都。
帝都,一直都是一个国家的颜面,也是天下的核心。
洛阳,毫无疑问,承担这个重任。
长安,也不是位置没有洛阳好,但荒废的长安,怎么能与繁荣的洛阳媲美?
冒然迁都,损失的只会是大汉的面子。
“陛下容禀!我朝自从光武中兴以来,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时光,这两百年的时光,那怕黄巾之乱的贼军接近洛阳,也从未有过迁都之举!”
又一名大臣站了出来,同样不同意李儒的迁都。
“陛下三思啊!武帝曾言,洛阳乃是天下龙脉,迁都岂不是抛弃龙脉?”
“杨大人说得不错,臣下曾经到过长安,哪里因为连年的征战,早已化为一片断壁残垣,如果西迁长安,犹如弃宫室而就瓦砾,此事万万不妥啊,恳请陛下明察。”
仅仅是片刻,就有十名衣衫不整,满脸忠义的大臣站出来,反对李儒的迁都之策。
他们明白,迁都,对于眼下的局势,是绝对不能的。
可..他们的话,对于眼下有用嘛?
董卓直接呸了一声,怒斥说道:
“你们懂什么国家大计,迁都长安那是中兴大汉王朝,那是百年大计,洛阳暗长安明,迁都长安就是弃暗投明。”
董卓看去如同铁了心一般的想要迁都长安,朝中的世家子弟可不干了,洛阳乃是他们世家的根据,要是迁都长安的话,那么就是一次对于他们全部世家的一次大洗牌了。
因此即使心中再怎么害怕董卓的淫威,为了利益,其中一位世家出身的大臣,还是不得不硬的头皮站起来说道:
“启禀丞相,京师洛阳乃是朝廷命脉,倘若无故离宗庙弃皇陵,将会使朝廷大乱,百姓沦难,如此关天之事,臣企盼丞相慎之又慎哪。”
“慎之又慎。”
董卓玩味的念了一遍,脸装作一脸疑惑的道:
“咱家有什么不慎重了,啊那长安有函谷武潼三关之险,陇山之佑,建宫用的木材砖瓦,它是唾手可得,咱家半月之内,就可以再造一座皇宫,那可比长乐宫舒服多了,啊。”
看着一脸笑意,眼中却闪烁着慑人的杀意的董卓,这位靠着世家之力位的大臣,在最开始那被利益冲昏了头而热血涌之后,此时心中惊惧之下,竟然无言以对。
看着面如土色退下的大臣,董卓大笑了几声后说道:
“宫殿建成之后,咱家决定把它定名为万乐宫,万乐宫,哈哈哈哈哈。”
正如同那句话说的一般,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总有人会忘却一切,此时又一位大臣起身离座,跪在崇德大殿的中央,向着方的董卓道:
“丞相,你骤然迁都,车马如何筹集,百官如何安置,黎明百姓如何料理啊,丞相!”
董卓闻言指着他笑道:
“咱家有战车兵马,百官们坐去不就完了嘛,至于那些城中小民,贱如草芥,爱死爱活,咱家就管不了那么多了,随他去,随他去,啊。”
连续三次相问,董卓的回答一律都是迁都长安,那些身为世家之人的百官们全部都急了,纷纷起身离座,来到崇德殿中央跪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