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丫头这句话倒说的在理,蓉哥儿今年也十四了吧,是该议议亲事了。”
王夫人捻着佛珠接口说道,一副关怀后辈的样子。
“是啊,珍哥儿就这一根独苗,是应该早做准备了。
早日成家,将来也好为贾家开枝散叶。”
说到这个贾母也很关心,贾珍只有一子,万一贾蓉有个意外就会断了香火。
家族繁衍可是头等大事,贾母自然希望两府都能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尤氏听到这里心里一阵发苦,她是贾珍的续弦,而且是小门小户出身。
她跟都中的命妇圈子没什么交集,怎么能知道哪家有合适的姑娘,对贾蓉的婚事也插不上手。
“我跟老爷也为这事发愁呢,不过一时也找不到中意的人家。
我也不认识什么官宦人家的太太,没法给他打听,这事儿还得老太太和两位太太多费心了。”
贾母闻言点了点头:“咱们这样的人家,原也不必非要娶仕宦大族家的小姐,关键是要人品贵重。”
王熙凤拉着尤氏打趣说道:“要是老太太选中的,那肯定错不了。
恐怕到时候重孙媳妇娶进了门,咱们这两个破落户就更不受老祖宗待见了。”
王熙凤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一番话又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正在说笑,一个丫鬟走进来跟尤氏禀报:“奶奶,桂花巷沈大娘子来了。”
“知道了。老太太,那我先过去看看。”
尤氏跟贾母请示。
贾母好奇的问:“这沈大娘子是谁家的?”
“老太太您忘了?他是桂花巷崇老爷的妻妹。
她爹原先是翰林学士的那个,您以前也是见过的。”尤氏回道。
贾母恍然:“哦,我想起来了,那是个知书识礼的好孩子。
即然是亲戚,不如叫进来一块说说话。”
前几天贾琼突然高烧昏迷不醒,大夫开的药里,需要用到上年份的老山参。
这可是稀罕物,在这个年代可没有人工养殖一说,进深山老林采参可是非常凶险的。
不要说老山参,就是普通的人参也十分难得,好的人参基本都在高门大户手里。
市面上非常少见,所以沈碧云在外面没有买到,最后只能求到宁国府。
老山参虽然名贵,对宁国府来说却也不算什么,尤氏跟贾珍说了之后,就让人给送了一支过去。
沈碧云不愿意占宁国府的便宜,所以特地问了大夫这人参的价格。
现在贾琼基本康复了,她就想着来跟尤氏道谢,并且把参钱还上。
所以她从白马寺还愿回来,路过宁国府时让徐山兄妹两个先回家,她自己进到宁国府来找尤氏。
贾母喜欢热闹,她对沈碧云印象也不错,就着人去请她进来叙话。
尤氏趁丫鬟去请人的功夫,说了前几天沈碧云来求人参一事。
贾母唏嘘道:“琼哥儿那孩子小时候我也见过两回,老子娘死的这么早,怪可怜见的。”
“谁说不是呢,他爹娘在世时跟我们府上也是常来常往的。
两人也都是知书识礼的,没想到这么年轻就没了,那时候琼哥儿才六岁呢。”尤氏感慨道。
贾母问道:“虽说分了家,毕竟是宁国公嫡系子孙,怎么没跟蔷哥儿一样接到府里来养?”
尤氏解释道:“原是想接来的,不过崇老爷去之前把人托付给了沈家娘子。
说是琼哥儿从小就是她带的,交给她抚养更放心些。”
两人说话的功夫,沈碧云已经跟着丫鬟进了会芳园。
众人一番见礼之后各自落座,贾母让她坐在自己身边。
贾母拉着沈碧云的手关切的问道:“听珍哥儿媳妇说琼哥儿病了,可见好了?”
“托老太太和大奶奶的福,琼哥儿的病已经大好了。
我刚刚去白马寺还了愿,这次是专门来道谢的。
另外这三百两银子是买参的钱,还请尤大奶奶收下。”
沈碧云说着站起来,屈身给尤氏施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