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寿研磨的举动,已经停了下来,嘴巴张开,特别的吃惊。
“姐夫,你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朱桢白一眼徐增寿,“好好研你的磨。”
徐增寿立即闭嘴。
朱桢看向朱元璋和太子解释,“你们是多虑了。”
“如此做不仅不会降低税收,还会让税收翻倍。”
朱元璋和朱标震惊不已,面面相觑,有点不理解。
朱元璋抓紧看向朱桢。
“怎么会税收翻倍?你详谈此事。”
朱标紧张的额头都冒汗了。
这件事对大明来说至关重要,不能出一丝的问题。
他必须得仔细听清楚了。
若是朱桢说的存在一点问题,那他就得反对。
徐增寿已经竖起耳朵听了,感觉朱桢真是会忽悠。
按照他的做法,怎么能增长税收,分明是降低才是。
徐妙云也是黛眉紧皱,想不明白,朱桢为何会提出这种结论。
朱桢认真说道:“废除人头税,应该和官士绅纳税一起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朱标摇摇头说道:“要求官绅纳税万万不可。”
“历朝历代都没有向官绅纳税的规矩。”
“万一引起官员士大夫的不满,会动摇国本的。”
朱元璋眉头拧着,喝可乐,似乎在思考这个问题。
朱桢说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只要于国于民有利,没什么规矩是不可更改的。”
“废除人头税和官绅纳税关系到大明的兴衰存亡。”
朱元璋按捺不住开口了,“听你这意思,你已经想清楚了?”
“既然如此,就仔仔细细跟咱说清楚了。”
“咱有的是时间和耐心。”
要是按照朱元璋以往的脾气,早就没有耐心听下去了。
但是自从朱桢书反对藩王就藩政策,并拿出了可靠的证据,证明他的观点。
以及奉献了应对之策之后。
朱元璋就对朱桢有了全新的认识。
后来,到江宁县仔细考察过之后,更是对朱桢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认为朱桢有过人的治世之才。
不然也不会来这里取经了。
说完之后,看一眼朱标。
朱标心领神会地再次执笔蘸墨,一一记录。
“历朝历代,都是以征收人头税为主。”
“而官绅不纳税,弊端是相当的严重。”
“首先,征收人头税会让不少百姓藏匿人口。”
“登记在册的人口就会远少于实际人口数量,导致朝廷无法掌握真实的人口情况。”
听着朱桢的描诉,朱元璋眉头紧皱。
“其二,百姓的手中土地很少却要承担很重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