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们二人给贾环打下坚实的学问基础,即便是一年多后,回到荣国府,也会多几分在科举上进取的机会。
穿越福利既然名为“文武双全”,当然是想让贾环,往这个目标努力。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这是贾环的最新志向。
抄书提升文气值武气值,只是在为实现这个志向打基础。
大乾王朝政体继承前明,科举取士是官场正途,虽然没有“非翰林不入内阁”明文规定,但这一条,却是当今朝堂的一个公认的潜规则。
就算不是翰林,至少也得是两榜进士出身,才有入阁辅政的资格。
贾环想要实现“文能安邦”的志向,必须要看考个进士。
这个时代的进士,可比后世的高考难多了,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别看林如海、贾雨村,都是进士,就以为进士好考。
先看看贾政,他和贾环一样,都是五岁开蒙读书,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才学天赋,深得初代荣国公贾源疼爱。
可是,最终还是以恩荫入朝,做了个六品工部主事。
如果贾政真的对科举有信心的话,就算这个官职,是皇帝赏赐,他也可以坚辞不受,求个科举正途出身。
之所以接受,只能说明,贾政对凭自己的真本事考进士,没什么信心。
贾政被皇帝授官的时候,已经试过几次科场,可是连秀才都没有考中。
他现在虽然摆出一副文官气派,但因为才学,并不被科举正途出身的主流官场接纳,交际的仍然是祖荫传下来的武勋之辈,没有什么文官。
虽然给长子结了个前国子监祭酒的亲事,却和这个清流出身官职清贵的亲家,没有太多来往。
当然,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李守中早逝,李家在他之后,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人物了。
这一点,从《红楼梦》原著中,李纨的叔叔离世之后,她的婶母,带着她的两个堂妹李纹、李绮来京中投奔,可以有所推断。
李守中若尚在世的话,绝不至于让弟媳和两位侄女,远赴京中投奔女儿。
总而言之,宁荣二府,在科举方面,给贾环提供不了什么助力。
贾环最能够依靠的,是姑父林如海。
贾雨村不过是适逢其会,正好在林府任蒙师,教导林黛玉,贾环来了,也一并把他收了。
按照这个时代的师徒观念,蒙师的分量,一般情况下,没有业师、座师尊贵。
主要是因为,蒙师指的多是学童启蒙阶段的老师,功名多是秀才,举人已经少见了。
业师就大部分是进士了,只有极少部分,可能是举人。
座师,则非进士不可担任。
在官场上,进士的人脉,当然要比举人、秀才广得多、厚得多。
贾雨村却和一般的蒙师不同,他是两榜进士出身,虽然现在被罢官免职,但是个人能力和官场人脉,都还在。
之所以来林府担任蒙师,也是为了日后复起。
原著中,他确实靠着林如海的推荐,走通了贾政的门路,最后复起为金陵知府。
现在,因缘际会,成了贾环的蒙师,和贾政多了结交的途径,这也是贾雨村,教导贾环的时候,颇为用心的原因。
从现在的结果看,贾环回金陵祭祖、留在林府为贾敏守孝,这两个自己主动求得的机会,都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虽然,在《红楼梦》原著中,贾雨村狼子野心,靠着投靠荣国府,才得以起复,并一路高升,却在贾家危难之际,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背刺,给贾家又构陷了几项罪名。
但是,在贾环看来,贾雨村最后的背叛,主要还是贾家自身的问题,如果贾家一直是家世显赫的“一门两国公”世家大族,贾雨村绝对不会背叛,只会一直做贾家门下忠犬。
贾环既然已经立下“文安邦武定国,文武双全”的志向,当然有信心,让贾雨村成为他在官场的助力,而不是阻碍。
坐在马车上,想东想西想了许多,对眼下却没有什么屁用,再多筹划,只能等将来,他能够撑起荣国府家业之后,才能够一一实施。
不过,贾环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干劲十足。
这个时候,赵国基从街边的书铺里出来,向贾环禀报道,“爷,这间书铺的掌柜,只愿意给书稿开出200两的润笔费。”
“200两?打发叫花子呢!城中又不止这一家书铺,咱们去下一家,总能找到家识货的。”贾环说道。
赵国基问道,“爷给这部书定的底价是多少?”
贾环抬手挠了挠下巴,说道,“底价嘛,怎么也得500两吧!”
赵国基说道,“小人心里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