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去而复返。
带着就近的驻军来到了这处庄子里。
一边把庄子围的水泄不通。
一边率领士兵投入了这场运送粮食的战斗。
一担担的粮食,很快被装运完毕。
它们被整齐的堆放在一起。
只等朱元璋下令,这些粮食就可以运往京城。
整整一夜。
朱元璋和徐达还有那些搬运的士兵们。
一刻也没有眨眼。
他们都清楚。
有了这批粮食。
不光漠北军粮的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就连应天府日益增多的流民,也会得到妥善的安置。
一个是国家的军备力量得以保全。
一个是国家的根基得以稳固。
这一切现在全部得到了实现。
朱元璋大概估算了一下。
这些粮食最少有六七万担。
而这些粮食相比于地道内还得往外运的粮食。
算是九牛一毛罢了。
朱元璋很是满意,施施然的返回了京城。
……
应天府。
奉天殿偏殿。
坐在位的朱元璋,双眼布满了血丝。
一路舟车劳顿,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
因为他太激动了。
因为他太兴奋了。
两件难题就这么被轻易的解决了。
朱元璋兴奋的根本睡不着觉。
在草草的打了一个盹后。
朱元璋马不停蹄的就招就喊来了几个大臣。
“启禀陛下,不知漠北军粮的问题可有办法解决?”
“漠北的军报说他们只能够撑半个月了。”
“不仅如此。”
“应天府外流民的数量还在增加,隐隐有暴动的趋势。”
“虽然说有许多勋贵自发的开了粥朋。
但如果流民的数量继续增加。”
“那我大明将会遇到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请陛下早做决断!”
“要么武力镇镇压!”
“要么让漠北迅速撤军,把大军仅有的军粮分给百姓。
以免造成更大的动乱!”
时任中书省丞相的胡惟庸,一开口就是长篇大论。
而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有不少大臣也开始纷纷附和。
“陛下,胡相说的对,不能再拖了……”
“此次北伐原本就匆忙,现在又没了军粮,还不如早早撤军……”
“只要大军回来,军粮就会变成赈灾的粮食。
百姓也会喘一口气……”
说话的人是胡惟庸的支持者。
他们本都是胡惟庸一手提拔的,自然要为胡惟庸说话。
再加他们是文臣。
自然不希望有武将建功立业分了他们的功劳。
“父皇!”
“儿臣这几天仔细的想了想。
好像除了撤军,我大明目前也没有别的好办法。
总不能为了北伐,而置大明的子民于不顾吧!”
当国太子朱标,看了看乱哄哄的朝堂。
以民为重的思想很快就占据了他的脑海。
朝廷真的经不起折腾了!
朱元璋漠视的看着这一切。
胡惟庸的咄咄逼人。
胡党的狗仗人势。
朱标的仁慈软弱。
他都尽看在眼里。
朱元璋暗叹一声,眼里有些无奈。
其实,他早有打算。
那就是让徐达率一支小部队带部分军粮。
试着和王保保打一场。
胜了,皆大欢喜。
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