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的胡惟庸脑袋瓜嗡嗡的,根本没将朱元璋的话听进去。
他正在考虑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六十八人都治罪了,为何他没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可是大罪,而且,还是罪魁祸首。
这不应该啊?
难道陛下要灭自己九族?
难道陛下这是给自己面子,让自己主动认罪?
难道······
胡惟庸身体剧烈颤抖,哆哆嗦嗦,害怕极了。
六十八人都治罪了,为何他没事?
按照他对朱元璋的了解,就他这样于六十八人私下聚会一事,肯定是杀头的大罪。
即便他是宰相,也不可能逃过这一劫。
如果皇不治罪于六十八位勋爵,他便无事。
即便是十几个,二十几个都没事。
他毕竟是大明朝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的存在。
皇咋地都得给一个面子。
即便是不治罪,批评,骂两句也该有吧?
但是,为何偏偏他就没事?
他不认为,皇会放他一马。
可是,他却无法揣度皇的心思。
不治他罪,还不点名他,还不骂他,还不罚他,但却深深的看他两眼。
他分明在那两眼中,看到了浓浓的失望。
既然陛下很失望,为何不出手?
胡惟庸虽然专权。
但他也是最能揣摩圣心的人。
他深知朱元璋的狠辣于铁血。
违抗圣旨,轻则罢官,收回爵位,重则砍头灭九族。
而他违抗圣旨不止一次,可以说,无数次。
死罪可免,活罪难容啊!
为何不治罪?
胡惟庸心惊胆战。
他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国公,侯爵,子伯······一个个功勋卓著的开国将领被押走,唯有他还在朝堂。
这不对劲,很不对劲。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面色陡然大变。
皇这是对他动了杀心。
但是皇爱才,想要留他,但却不能开口,也不能纵容。
也就是说······
扑通一声,胡惟庸直接跪在了地,砰砰磕头,如捣蒜。
“陛下,胡惟庸有大罪啊!”
“陛下,请治胡惟庸渎职,私会朝臣之罪!”
“陛下啊,臣有罪啊!”
胡惟庸大惊失色下,果断跪下,选择主动承认错误,争取宽大处理。
所有朝臣皆偷看胡惟庸,又去偷看朱元璋,以及朱标。
这个罪魁祸首还没有伏诛,事情还没有完。
所有人都想看看,皇如何处置这个公然抗旨,甚至鼓动他人一同抗旨,欺瞒下,视大明律于无物,视皇威严与无物的左丞相的。
所有人,包括哪些幸免于难的淮西勋贵们都是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事情到了这一步,所有官员都已经有了一个清醒的认知。
在朝为官,不能拉帮结伙,不能结党营私,否则,必定会受到陛下的严惩。
在这个基础,即便是丹书铁券都不管用。
所以,他们已经决定,不会与其他官员同流合污,一切都秉承一个公道。
同时,他们也不敢因为一己之私而去抨击他人。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民间的传说。
但他们这里,举头三尺有陛下眼线,这绝不是传说,这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还是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霜要紧。
人人自危下,胡惟庸此举,根本没有人为他说情,为他讲道理。
所有人都在等待朱元璋的惩罚降下。
甚至有的人都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实在是胡惟庸太惹人讨厌,得罪人太多了。
现在想看他笑话的人,很多。
“六部尚书,李善长,刘伯温,徐达······”
朱元璋没有理会跪在地,号啕痛哭的胡惟庸,而是一连点了十三个大臣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