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徐文斌并没有选择去公司,而是陪着下午放假的韩明月逛了逛街。一身的疲惫在眼前佳人的陪伴下消失殆尽。
“最近辛苦了吧,感觉你都瘦了。”晚上云雨初歇,韩明月在徐文斌的怀里问道。
“你这话有歧义啊,月月。是不是对我不满意,我们来在大战三百回合。”说完便要期身而下,韩明月练练告饶表示自己错了。
徐文斌也没继续下去,而是拿出手机看看了消息。这个年代还没有出现微博热搜,但是关于绣春刀的话题却是不少。
徐文斌看了几条关于绣春刀的内容,其中一片关于绣春刀影评的帖子点赞转发不少,点击进入。
绣春刀影评
今天去看了《绣春刀》,被此片所吸引源于时光、豆瓣风评,据说是继《剑雨》之后历年最佳武侠片,口碑向好。观影后颇多感慨,但又觉得并无想象中出色,进而认为自己有义务抒发一番感慨以祭奠看了两遍的 70元观影费,反复构思与纠结酝酿了此篇文章。
说实话,这片子被宣传为“武侠片”,但我个人认为这只能算是一部“古装武打片”,甚至连导演自己都承认其拍的并不是武侠剧,剧中的主要情节套入现代都市生活剧同样适用。也许很多人未搞清楚“武侠”和“武打”的区别。
作为武侠迷,“侠”字我便如此理解:舍己为人是侠,为国捐躯是侠,锄强扶弱是侠,劫富济贫是侠,拔刀相助是侠,甚至摒弃暴力,正义凛然地以孱弱之躯对抗不公,明知必死而坚持心中道义的也可称之为侠,“武”加上“侠”即是能用暴力来伸张正义之人,“武”倒是其次,“侠”才是体现一个正义者的核心标签。
回看《绣春刀》,主角三人一个为名利所累,一个为情爱所困,一个为身份所拌,反映了小人物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的种种心酸无奈,主人公个个身怀绝技而无法对抗命运的不公,人物刻画不可谓不鲜明,情节铺垫不可谓不成功,道具的选用不可谓不讲究,然而两小时的刀光剑影,却未能体现鲜明的侠义精神。
网上很多人对《绣春刀》作出了细致入微的剖析评价,这让我很是佩服,看一遍即能记住剧情,并且每个细节都剖析得有模有样。
有人从道具服装考究,旁征博引,举例说明《绣春刀》有多么尊重史实;有人从演员表演功力下笔,鞭辟入里,详细阐释《绣春刀》有多么注重技巧。
有人从电影情节入手,入木三分,条分缕析《绣春刀》有多么引人入胜……
而负面之声也不甘示弱,在一片好评的浪潮之中,总有那么一两个“方舟子”站出来对抗“权威”,指责《绣春刀》雇佣水军,恶意炒作……这些争论暂且按下不表,我并非博学多才的考据狂,既无毅力亦无信心去解剖该片的种种细节,我只想以一个大体思路概括这部“古装武打片”。
首先《绣春刀》这部电影诚意满满,虽然成本相对于其他大片不高,但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矣,导演对一些细节的把握还是值得称道的,抛弃浮华的特效堆积,以血肉分明的人物构建了一个“大内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