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筹备就是做好电影开拍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大致包括落实剧本,选定角色;确定美术风格,确定造型、服装、道具;选定摄影风格,和摄影指导确认剧本分镜,甚至拍摄试片;
选定外景,敲定拍摄许可。制片部门还要落实拍摄日程和经济预算等等等等。
总之,前期筹备越充分,后期拍摄越顺利,成本越容易控制,相应的影片质量也有保证。
张然一边参与其中繁杂的工作,一边跟着努力学习,他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助他应对未来的挑战。
日常工作突出一个计划赶不上变化,解决办法则主要依靠随机应变和运气好。
比如心仪的摄影指导没档期,导演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要么磨,求爷爷告奶奶请人家帮帮忙;
要么等,跟人家说好全剧组一起等你,不来不拍;
要么换人,得不到最想要的就退而求其次。
然而“其次”也不一定有时间,那怎么办?只能开启新一轮的磨、等、换。
张然在腾华涛的一通通电话中发现,剧组敲定人选的工作,实际上和演员面试剧组的工作十分类似,或者说,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商业活动都类似:
要弄清楚对方急需的是什么,要搞明白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然后一方说服另一方达成交换约定,并且保证不去投向自己的竞争对手。
从“说服和达成约定”这几个字就可以判断,从事这些活动最重要的便是信任,人们不会和没有信誉度的人做交换。
第二重要的便是人,想要交换,总得有交换的对象,当值得“信任”的交换对象增多时,所谓的人脉也就积累了起来。
广泛结交优秀的人才,通过各种方式将他们联系起来,就是这一行的资源交换。
张然把自己放在在一个个“交换”活动的冲突点中,因为没有冲突就没有利益,解决冲突的过程当中,他都在努力获得双方的信任和认可。
每一次腾华涛和工作人员出现矛盾和状况时,他都会主动站出来,为双方寻找“共同点”,寻找可以达成“交换”的基础。
渐渐的,制作组的很多人开始适应,甚至习惯了他的工作,一旦和任何人出现矛盾,他们都会下意识想起张然,并且来寻求他的帮助。
这直接树立起他在《失恋33天》剧组的地位——通过能力,而不是身份。
在一个剧组中——或者任何一家公司中——一个人的地位取决于两点,谁向你汇报工作,以及你向谁汇报工作。
很多人遇到冲突会向张然汇报,而张然遇到问题则会和腾华涛商量着来,当碰见两人也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们就会找池裕丰。
这让张然在剧组的声量越来越大。
张然在日常筹备工作当中,也经常会问自己,倘若在他的剧组,由他统筹一切时,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这样的思考和训练是必要的,因为工作室成立后,他将会着手拍摄一些优秀的半岛作品,为未来的发展风格确定调性。
他没想一上来就挑战大银幕,他希望用电视剧来为工作室,以及工作室的其他艺人积累更多人气。
是的,工作室只有他和杨蜜还不够,他们还要签约别的艺人。
光靠自己肉身拍摄,累死也赚不到多少钱,可如果他能签下几个优秀的新人,通过自制电视剧把她们捧红,那工作室将成为一家把持着当红艺人的制片公司。
真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站着把钱挣——不,应该叫躺着把钱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