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阿公讲:“若朝廷大兴治国富国的义理策论,那未来能够入朝堂为官的,将都是官宦之家、贵族巨富家的子弟,穷人家的孩子再无当官的可能。”
此话的道理很简单。
在如今信息闭塞的大宋,朝廷的税收如何?军事力量如何?盐铁酒茶的商业贸易如何?各个州府又在官家心中担任什么作用?等等一系列涉及国策的信息。
齐州的学子们,基本都是不知晓的,
他们没有信息渠道,只能死读书。
而身在汴京或家中有官的子弟,他们随时可以分享这些信息,他们在写义理策论时有着绝对的优势。
就好比,富人官员子弟是开卷考试,贫民百姓是闭卷考试。
这种差距,穷人子弟无论怎么努力都追赶不上。
长此以往,富人愈富,穷人愈穷。
大宋阶层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鸿沟,当穷苦百姓忍受不了剥削时,就该造反了。
孙复瞬间顿悟,觉得自己太过于局限了。
他的主张,只是科举改革的一种良性方案,但并非唯一解。
而历城书院最终的目的,是反向逼迫朝廷找出科举的最优解。
然后,孙复和齐阿公足足聊了一宿。
紧接着。
众夫子认真翻阅过齐阿公的教义后,佩服得更是五体投地。
能将诗赋讲解的如此清晰明白,恐怕他是众夫子见过的当世第一人。
……
孙复看向李载,问道:“李知州,敢问你如何定义历山书院?”
李载几乎不假思索地说道:“新。历山书院乃为求新,求科举之新!”
“对,就是一个新字,此一字总结得甚好!”孙复心情激动。
他们做的,正是前人所未做之事。
这时候。
孔方望着缓缓流淌的历河水,兴奋地说道:“我有一句,或可作为院训。”
孙复和李载同时看向孔方。
孔方缓缓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情此景,孔方觉得此话最合适,故而只能厚脸盗用南宋朱熹老先生的名句了。
孙复和李载都是一愣,然后望向历河水。
“好句,好句啊!句中无新,但却处处透露着新,唯有源头之水出新,河渠才能一直清浅,源头便是科举,河渠便是朝堂啊!”孙复无比激动地说道。
一旁的李载也忍不住夸赞道:“孔方,你随意一说,竟然便是可传世的佳句,真不考虑参加科举,尝试一下仕途?”
孔方厚脸一笑。
“侥幸侥幸,我只是有感而发罢了,朝堂风云诡谲,我还是适合经商!”
“哈哈,你小子啊,真是个奇才!”李载捋着胡子说道。
在孔方提出将齐州建设为“文旅之城”的思路时,李载便对孔方彻底折服了。
他一直觉得,若孔方做到范仲淹那个位置,那估计仍会有诸多花活儿,没准儿大宋就能收复燕云,恢复到盛唐气象了。
有机会,他一定会向朝内的相公们举荐孔方。
两日后,《历山书院教条》定稿,共计三百多条院规,很快便将刻制书版,进行印刷。
其中,扉页上独有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署名:历山书院创始人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