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事告一段落。
面对雪片般的弹劾奏折,朱元璋以不变应万变。
御史这帮人的秉性,你越是搭理他们,就叫的越欢。
朱元璋懒得理会,之后更是下了诏书。
称山西之事已在调查中,这件事无须在朝议中再提……若是有人提起,必严惩之!
因为老朱现在有底气,所有才能从容应对,强力压下一切声音。
此外。
他收到和珅的奏报,流民大抵已经控制住了。
除了最开始将粮食掺杂大量的麸糠和草料,引来了哗然,但很快便弹压了下去。
之后每日苛扣一些口粮,这样循序渐进,温水煮青蛙一般。
和珅可太了解赈灾这档子事了。
灾民只要吊着半条命饿不死,那就不会出事。
放在咱大清的时候,下下的赈灾官员必然是少不了吞墨大半。
留下些剩饭残羹,留口吃的便是。
可如今的洪武朝,贪墨是别想了,而且朝廷也根本没钱让他贪墨。
所有的赈灾物资都是就地取材,一穷二白,哪来的油水。
少了这一环,其余流程也差不多。
之后。
纵然有些许的反弹,也不成气候。
何况还有徐达率领大军坐镇山西,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
至于为什么不把军中粮草匀一匀给灾民,也能分担分担压力。
如实换成别的皇帝,可能就这么做了。
可老朱军伍出身,思想完全不同。
哪怕条件再苦再差,灾民全部饿死,他也绝不会减少军中粮饷。
这是底限。
在他看来,灾民饿死了,但国还在。
但军队因为苛扣而哗变,那就危及国本!
本末不能倒置。
在皇帝的铁腕之下。
朝会中,群臣也再不提及山西之事。
好像此时从未发生过一样。
但朱元璋知道,大家都在憋着。
但他毫不在意,下朝之后,依旧每日雷打不动的前往凤阳皇田,观察番薯幼苗的成长进度。
期待值这玩意吧,虽然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
但等待结果的过程却是一种煎熬。
尤其不被理解更是郁闷。
哪怕是朱元璋的气度,也会有些不舒服。
因此朱元璋每日都在期盼着,等到百日后……神物出世!
必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爆发!
到时候,他要让此物一日之内传遍大明!
让自己扬眉吐气的同时,也让天下人看看,大明的皇帝作出了何种大事!
…………
略显压抑的气氛中。
时间飞快过去。
一个月后……
和珅将每日赈济的两餐换为一餐。
两个月后……
大碗换小碗,小碗换半碗。
直至三个月后……
将灾民列为单双号……隔一日施一餐。
看得出来,和大人非常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