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明帝国之世界巅峰 > 第三十一章闹哄哄的朝会(一)

第三十一章闹哄哄的朝会(一)

明代朝会,分为大朝、朔望朝和常朝。其中以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三日举行的大朝最重,皆大会朝班,百官四夷表称贺。每月初一(朔)、十五(望),百官公服行礼,为朔、望朝。以二朝均御正殿,即皇极殿,属礼仪性质,只行“朝贺之礼”,不引见奏事。常朝主要是早朝,在内阁制度还没完善之前,政务的处理集中在早朝。

在参加早朝时,凡有资格参加的所有京官和京城地区的地方官,在天色未明之际就要在宫门前守候。宫门在钟鼓声中徐徐打开,百官进入宫门,在殿前广场整队,文官位东面西,武官位西面东。负责纠察的御史开始点名,并且记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笏坠地、步履不稳重等等属于“失仪”范围的官员姓名,听候参处。

一切就绪以后,皇帝驾到,鸣鞭,百官在赞礼官的口令下转身,向皇帝叩头如仪。鸿胪寺官员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职的官员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对皇帝行礼谢恩。然后四品以的官员鱼贯进入大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并请求指示,皇帝则提出问题或做必要的答复。

在大明早期,这一套早朝程序在日出时开始,而在日出不久之后结束,每天如此,极少例外。

但在宣德十年正月,宣宗崩逝,接位的英宗还是个九龄稚童,完全不具有当朝处断政事的能力,甚至朝堂久坐都成问题,早朝的缺陷顿时暴露出来。为此辅政大臣提出折中方案:规定每一早朝,止许言八事;所奏事目,通政司先一日进呈“面帖”,由内阁预先处分,皇帝只需照答即可,由此,内阁的权力和作用开始彰显出来,并逐渐“架空”了早朝。

隆庆六年,同样是幼君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继位,为了照顾年幼的朱翊钧,早朝更是消减为每月逢三、六、九日朝,从此早朝一月只举行九次。

万历皇帝的早朝,较之前代,已经变得省简了很多。首先是早朝的地点已很少再在正殿,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早朝人员都不经午门而集结于宣治门,所有骏马驯象的仪仗也全部减免不用。其次,御前陈奏也已流于形式,因为所有陈奏的内容都已经用书面形式达,只有必须让全体官员所知悉的事才在早朝时重新朗诵一遍。

朱翊钧自登帝位以来,万历十年前由于慈圣皇太后和张居正对他的要求很严,他基本很少缺席早朝。万历十年亲政后,尽管知道早朝只是个形式罢了,并无太大作用,但他一心想做一个有作为的贤君,不想让人诟病,所以这几年早朝还从没有旷废过。

今天是初九,又到了早朝的日子。三月份的北平城春寒料峭,仍是一片肃杀,再加午夜时分春雷咋响,并扯起了漫天雨丝,虽仅落了一个时辰不到,但天气却也越发显得阴冷。巡夜地更夫皂隶挂着清鼻涕刚敲响了五更的梆子,远处各城楼五更的鼓声也紧接着传来,刚刚还萧瑟清冷的京城忽然喧哗起来,喝道声、避轿声、马蹄声、招呼声连成一片,通往皇城的各条街衢,大小各色官轿一乘接一乘匆匆抬过。

此时的午门已经打开,各色官轿、马匹甚至还有骡子都在此自动有序地停了下来,各级官员或下轿或下马或栓骡子,然后整理一下衣服,冲相熟的官员拱拱手,继而迈开官步,越过午门,踏五龙桥,奔宣治门而去。

今时的早朝早已不同往日。早先负责纠察的御史除了点名之外,还会记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笏坠地、步履不稳重等等属于“失仪”的行为进行御前弹劾,但这些年早朝那些值班御史唯一的作用便是点卯外加维持一下秩序,至于对“失仪”的弹劾,早就成了过眼云烟。

宣治门外官员越聚越多,今天似乎有些反常,他们并没有如往昔般或闭眼假寐,或哈欠连天的静待帝临,而是三五一群、七八一堆地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着什么。今天的纠察御史似乎也忘记了职责,不但没有出言阻止或者提醒,甚至几个纠察御史自己也聚成一团,低声细语地交换着意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万历:建立大明神朝大明权柄三国:我不是刘封开局化神境:陪着少夫人去充军做则天女皇的男宠无冕之成王败寇只手遮天之玩转朝堂东汉之楚国崛起风水卜卦敕勒歌:从烽火六镇到盛世长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