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当时的整个世界来说,清王朝不算弱,毕竟最弱的已经被人用经纬度分而食之了,加上清王朝已经处于王朝末期,腐化崩坏,不能调动庞大帝国正常运转,自然能够使用的资源很小,无力抵御科技更先进的欧陆列强。
而欧陆列强之所以没有直接消灭清王朝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体量太庞大,太复杂,加上列强自身的矛盾,需要清王朝这个僵尸代替它们继续统治
英国的旧贵族在十五世纪的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到都铎王朝五百万人口剩百多家贵族,亨利八世祖孙三代搞国教改革,劫收教会财产,搞中央集权,提拔了不少乡绅充做贵族,它们本来没有领地,是原始的农业资本家,热衷于经营敛财,对外扩张,后来革命和复辟又培养出一批暴发户,这些贵族本质上是有极大封建残余的资本家,类似王思聪父子,用一股子封建陈词滥调掩饰满身铜臭味,喜欢些刻板到无聊的臭规矩掩饰自己为了蝇头小利就可以残民以逞和弑君的本性
这伙人现代很受一身公主病的各国精神小资贵人迷的追捧,比如《唐顿庄园》什么的。
其实这些蛀虫腐朽堕落不亚于任何国家的土财主,英国有个超级畅销小说家肯.福莱特,写的书累计销售过一亿本,此人秉持小资社民党立场,仇视革命,但是也蔑视血统贵族,在它的书里从古至今的英国贵族纷纷底裤脱落,原形毕露,百媚横生,被不妨参看一下
所有描写英国贵族的文艺作品都有一个已婚老爷搞女仆的情节,连唐顿庄园也不例外,无非美化一下,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在英国近代是很普遍的,大名鼎鼎的卓别林,他爹就是这种偷情的私生子
法国贵族在人口比例中比英国的多,穷的也多,有的法国贵族也投身时代洪流,效力于国民公会和拿破仑,比如圣鞠斯特,达武,总体来说,法国贵族食古不化的封建僵尸比英国多得多,很多人十九世纪大革命好多年后还是活在中世纪的迷梦中,去看看巴尔扎克的书,特别是《古物陈列室》,
德国的贵族封建残余比英法两国还多,特别是普鲁士容克,粗野,黩武,不过它们卷入时代大潮后也免不了变异为破坏力极强的资本家,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炸药桶
俄国的贵族一直还是阴暗残暴的农奴主,部分人因为体制太过反动,背叛了自己的出身成为革命者
总的来说,近代的欧洲贵族是封建时代的余孽和勾兑资本主义社会的旧权贵,猥琐腐朽,它们的温文尔雅只限于它们内部的惺惺作态,对民众是蔑视和恐惧兼而有之,私生活淫乱堕落,尤其是男性,和红楼梦里的贾府的主子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为了这伙封建僵尸的斑斑彩衣和脸上的雪花膏对它们倾倒,是背叛时代进步,不知所谓,自失去立场的行为
所谓贵族,开始是个神话,中间发展成了个怪胎,末了成了个笑话,始终是个祸害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古代文明,形成一个屹立于太平洋西岸的大国。由于特殊地理位置,中国的农业文明却像孤岛般被圈在世界一隅,中国社会日益走向封闭,直至鸦片战争被英法强行打开国门。
世界文明诞生于欧亚大陆。中国却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角。东边是浩瀚太平洋。北部和西北是数千里荒原。西部和西南则被崇山峻岭阻隔。张骞出使西域之艰难,玄奘取经天竺之困苦,皆可体现中国被阻隔的程度。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周边全是落后民族。他们要么是朝贡,要么是入侵然后被同化。久而久之,地理之阻隔演变为观念之封闭。中国人以往所说的“天下”就是华夏民族及其周边。至于遥远的四野八方,在国人眼中均为尚未开化不堪提及的蛮夷。
了解西方文明并非完全没有机会。自十六世纪即明代中期始,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他们带来地球仪、时钟、望远镜、三棱镜、玻璃器皿等各类物件,并向中国人传授西方绘画和音乐。他们不仅带来大量书籍,还久居中国翻译与写作,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光学、历法、建筑、机械、艺术等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欧洲的全部先进文化。只可惜明代的闭关锁国对西方文明多加排斥。明末时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那本可在国人的玄学脑壳中输入一点逻辑思维,可惜一直被冷落直至清末。
时至十八世纪,西欧已开始工业化。1792年英国使团访华,乘坐当时最先进的装备百门大炮的战舰,配备最先进的步枪和手枪,还带来蒸汽机和纺织设备。英国人想以此打动中国皇帝,好打开贸易之门。乾隆皇帝却把这看做朝贡,完全不懂西方的先进技术意味着什么。直至几十年后英国炮舰轰开中国大门,两国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君臣与百姓才明白,地球的另一角落虽人口与经济规模不如中国,却能轻易战胜我们这个庞大国家,中国落后了。
《南京条约》虽是强加给中国,但细读条约内容,英国的根本目的是贸易,是通过贸易赚钱,而非占领土地。其后的史实说明,贸易畅通后,中国不仅有了众多新型消费品,还能买到机器、金属和其他以往缺乏的材料,中西社会差距被大大缩小,中国人的观念也为之一变。这个被阻隔于欧亚大陆东南端的古老帝国终于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
自1840年开始,这个演变过程大约经历了三十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国人的初期反应是震惊与恐惧。其后经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国人更看清了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七十年代起进入和平发展期,中西方关系也大为改善,中国开始张开双臂接受西方商品,并通过这些商品知悉了西方社会的本原。正是这些,为今后几十年的维新、立宪与共和奠定了基础。
本文先介绍七十年代的时新商品,若有可能再继续介绍其后年代。希望借助时新商品可以看出社会变化,以此把握晚清社会的发展脉络。
晚清时广州的洋货一条街
纺织品
纺织品是晚清金额最大的进口商品。这不难理解,当时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完全无法与西方的机器生产竞争。进口布匹又便宜质量又好,很快便占领了市场。中国传统的纺织作坊随之急剧衰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国内也开始引进西方的纺织设备,建立自己的织造局,但一时规模上不去,市场基本被洋布占领。
中国古代手工印染技术发达,至清代仍保持领先。但十九世纪西方发展了工业印染,到七十年代其产品开始充斥中国市场,市面开始流行各种洋布叫法,如单红印花、五彩印花、杂色提花、五彩绒等等。中国商人还根据民间对洋人的不同称呼给洋布起名,如进口荷兰货叫红毛布,进口美国货叫花旗布。
中国自古也有毛织品,却不像欧洲那样大量生产。呢绒类毛织品到七十年代成为大宗进口商品,市面十分畅销。中国人开始熟悉各种新奇毛料,如哈唎大呢、哆啰彩呢、毛哔叽等等。一些叫法一直流传至今。
服装和布匹不同。那时中国很少有人穿洋装,洋人也不会专门制作中式服装卖到中国。但市面已有西服领带出售,主要面向租界的洋人和中国买办,另外也有少量进口内衣出售。
晚清的纺织作坊
食品
市面有大量国外进口的面粉、糖果、饼干、奶酪、牛油、牛奶、牛肉罐头、沙丁鱼罐头等食品。奶酪当时叫做芝时,即英语 cheese的音译。至今很多海外华人还把奶酪叫做芝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