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方孝孺问话,黄子澄放下碗筷笑道:“既然方大人想问,那么本官说与您说说。
这削藩古已有之,当年的‘七国之乱’也是如此,先皇乃开国之君,从一介布衣打出了大明王朝,他一口气分了24位藩王,这对于大明来说,也算合理。
可是方大人想过没有,咱们的陛下不是先皇啊,哪怕就是当年的太子活着,这些兄弟藩王也会老老实实,奈何,太子早逝,新皇没有文治武功,必然会被藩王所欺压。
如果不用雷霆手段削藩,那么用不几年,朝中的政令就传不下去,藩王手握兵权,大明怕是要江山易主了。”
方孝孺点点头:“此事本官也想过,黄大人的担忧是对的,可是先皇并没有给诸位藩王地盘和百姓,就是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
本官记得韩王说过一句话,一代帝王有一代帝王的责任,本官还是觉着,削藩此事甚难,想要一出手就起效果,非在宁王和燕王身下功夫不可。”
朱松看到此处,不免点头:“这方孝孺眼光倒是毒辣。看问题还是很准的。”
朱元璋冷哼道:“放屁,朕如此精心安排,自然思量过,哪是几个书呆子就能抹杀的。”
黄子澄笑道:“方大人此言差矣。要说这削藩,与治病有异曲同工之妙,起先下药不能过于猛烈,一步步来才行。
燕王和宁王乃是大明势力最强悍之人,都是身经百战之将,从他们身动手,无异与虎谋食。
本官想着,应该从几个弱势的藩王处下手,先看看其余藩王的反应,如果反应不大,咱们就继续,要是反应太大,安抚便是。”
方孝孺抬起眼皮问道:“燕王宁王手下猛将如云,先皇已经把能战之将杀光了。
请问黄大人,要是燕王、宁王其中一人谋反,我朝该当如何面对?还是我朝可以找出周亚夫那样的人物呢?”
黄子澄言道:“周亚夫平定七国,固然有功可表,但我大明朝人才济济,未必不如他们。
燕王和宁王都是经过先皇指点,但先皇也未必只指点过两人,依微臣看,曹国公李景隆就是一个大大的人才,其父李文忠跟随先皇南征北讨,战力无双,其子绝对有乃父之风。”
朱松听到这里,噗呲一笑,接着哈哈大笑,他到现在都怀疑李景隆是朱棣的‘间谍’,六十万大军啊,比赵四他爹死的都惨。
朱元璋问道:“你笑什么,李景隆乃是朕的外甥孙,也是熟读兵书之人,本事比你强太多。依朕看,未必不能与燕王一较高下。”
“是是是,孩儿我算什么,哪懂什么兵书,拿会什么排兵布将,李景隆好啊,是个人才,哈哈!”
方孝孺笑道:“既然黄大人胸有成竹,那么本官就预祝黄大人再立新功了。陛下,臣还是觉着,如果削藩,当从燕王和宁王入手。
亦或者效仿宋朝之时,让梁山去征讨方腊之计也是可以的,唯独不能如此啊。”
朱允炆笑道:“先生还是过虑了,实不相瞒,朕在当皇太孙之时,就已经在商讨削藩之法了,经过多年,朕在削藩之事颇有心得。